姓名:爱新觉罗·载淳
出生: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
属相:龙
卒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
享年:19岁
谥号:毅皇帝
庙号:穆宗陵寝:惠陵(清东陵)
父亲:奕(咸丰)
母亲:叶赫那拉氏,后尊为孝钦显皇后
初婚:16岁结婚,配偶:5人,阿鲁特氏为皇后
子女:无
继位人:载湉(光绪)
最得意:兴办维新诸事
最失意:父亲早故
最不幸:身后皇后自尽
最痛心:无子女
最擅长:戏耍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李煜
前奏:
一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在烈祖李?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翼即李?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翼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了。但是李煜的哥哥弘翼与其父李?是有天壤之别的性格的,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不满意,李?呢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尊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给杀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做起了名不正而言不顺的皇帝了。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的窝囊样子。这个样子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放下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由此可想而知李煜必然将成为后来宋钦宗和宋徽宗那样的俘虏了。尽管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但是,他在词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宋朝的京城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同时他的那种爱国之情也被后人称颂至今,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他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事流传。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词帝的内心世界,用他当年的文字去遐想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
李煜其人: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元宗李?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1.概述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由于李?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写作背景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而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赵光义即宋太宗垂涎其美色)。
3.家庭
子女
子
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
后妃
后
尊圣后昭惠国后周娥皇
继国后周嘉敏(昭惠妹)
妃
保仪黄氏
嫔御流珠
宫人乔氏
4.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词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5.李煜的文学成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昭惠周后诔】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欢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忘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泣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戒,慎肃惟常。环佩爰节,造次有章。会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漾春媚,爱语风香。瑰姿禀异,金冶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志心既违,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遗情盼盼,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呜呼哀载!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奕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传华。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呈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翦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馀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呜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薨,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雕晚箨,莲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宴。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乐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予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怏。如何倏然,已为畴曩?呜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万物无心,风烟若故。惟日惟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呜呼哀哉!岁云暮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呜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空暧暧兮愁烟起。峨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气兮竟徒尔。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笳凄咽兮?常是举。龙?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6.其他
李煜(南唐后主)与他的红颜知己周后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
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娘 李煜的宫嫔。据传为女子缠足的第一个人。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 李后主 宫嫔 ?娘 ,纤丽善舞。 后主 作金莲,高六尺……令 ?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7.部分诗词鉴赏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语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8.李煜大事年表
后晋天福二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 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 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 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9.李煜研究的主要文献
《南唐二主词》 陈振孙《墨华斋本》 春吕远《十名家词集》 侯文灿《南唐二主词析释》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载刘孝《李?李煜词》 詹安泰《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谢世涯《南唐二主词笺》刘继增《粟香宝丛书》 金武祥 陆游《南唐书》
10.百家讲坛·李煜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之李煜(百家讲坛:2008年7月18日起播出 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12:45)
主讲人简介: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内容简介: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1.相关评价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一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他一心潜没于诗词文学的深海。对于身为一个皇家的他,他从无鹤立群雄当皇帝的心思。然而,历史总喜欢开这样那样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继承人中,当时的中主李?在烈祖李?灵位前发过誓言‘兄终弟及’,即把皇位传给其弟景遂,但因为李煜的哥哥弘翼即李?的长子当时立下了战功,就立弘翼为太子了,兄终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了。但是李煜的哥哥弘翼与其父李?是有天壤之别的性格的,弘翼为人果断刚毅,权力欲极强,所以总会让正在当皇帝的李?不满意,李?呢便又想起兄终弟及的事情。李弘翼担心父亲尊照誓言将皇位传给叔父,便秘密的将自己的叔父景遂给杀了,尽管如此李弘冀还是没能当上皇帝。为什么呢,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一门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后没几月也跟着去了。那么我们的主人公李煜就顺应大局接下了这个后唐的烂摊子做起了名不正而言不顺的皇帝了。李煜当了皇帝之后,便给北方的宋朝写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李煜接下来的的确是一个烂摊子,这个同时也表达了他无意做皇帝的窝囊样子。这个样子在以后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够体现,因为李煜的优柔寡断放下许多政治错误——该杀的不杀,不该杀的杀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点。由此可想而知李煜必然将成为后来宋钦宗和宋徽宗那样的俘虏了。尽管当皇帝的路没有能够走好,而且走得相当糟糕。但是,他在词中的地位是非凡的。在亡国之后,他在宋朝的京城大书特书自己的亡国伤感之情,毫不畏惧。一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思国之感,开创了词亦可抒情的先河。同时他的那种爱国之情也被后人称颂至今,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他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事流传。下面我们就来走进这个词帝的内心世界,用他当年的文字去遐想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
李煜其人: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莲蓬居士。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元宗李?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1.概述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的李煜能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无奈命运弄人,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2.生平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的第六子。由于李?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开封时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写作背景
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史书上说赵光义多次强留小周后于宫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骂,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小周后乃娥皇的妹妹,后被封为郑国夫人,并被规定定期进宫参拜。而小周后是个绝色美女,赵光义即宋太宗垂涎其美色)。
3.家庭
子女
子
长子太子清源郡公仲寓
次子岐怀献王仲宣
后妃
后
尊圣后昭惠国后周娥皇
继国后周嘉敏(昭惠妹)
妃
保仪黄氏
嫔御流珠
宫人乔氏
4.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最有名的词是虞美人和浪淘沙令. 书画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词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相见欢》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如《虞美人》,《浪淘沙令》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詹安泰的《 李?李煜词》,注释颇详。事迹见《新五代史》、《宋史》及马令、陆游二家《南唐书》,今人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
5.李煜的文学成就
【九月十日偶书】
李煜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
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
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玉楼春】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背世同悲鲁,浏亮如笙碎在缑。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病起题山舍壁】
李煜
山舍初成病乍轻,杖藜巾褐称闲情。
炉开小火深回暖,沟引新流几曲声。
暂约彭涓安朽质,终期宗远问无生。
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李煜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渡中江望石城泣下】
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挽辞】
李煜
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
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悼诗】
李煜
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寞,愁引病增加。
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
【感怀】
李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梅花】
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书灵筵手巾】
李煜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书琵琶背】
李煜
?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
【病中感怀】
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病中书事】
李煜
病身坚固道情深,宴坐清香思自任。
月照静居唯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庸医懒听词何取,小婢将行力未禁。
赖问空门知气味,不然烦恼万涂侵。
【赐宫人庆奴】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消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题金楼子后】
李煜
牙签万轴里红绡,王粲书同付火烧。
不于祖龙留面目,遗篇那得到今朝。
【句】
李煜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粲粲黄姑女,耿耿遥相望。
莺狂应有恨,蝶舞已无多。(《落花》)
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咏扇》)
病态如衰弱,厌厌向五年。(以下《律髓注》)
衰颜一病难牵复,晓殿君临颇自羞。
冷笑秦皇经远略,静怜姬满苦时巡。
鬓从今日添新白,菊是去年依旧黄。(以下《翰府名谈》)
万古到头归一死,醉乡葬地有高原。
人生不满百,刚作千年画。(《野客丛谈》)
日映仙云薄,秋高天碧深。(《海录碎事》)
乌照始潜辉,龙烛便争秉。(以下《孔帖》)
凝珠满露枝。
游?日已西,肃穆寒初至。
九重开扇鹄,四牖炳灯鱼。
忌觞无算酌。
倾碗更为寿,深卮递酬宾。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留人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斛珠】
李煜
晚妆初过,
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
暂引樱桃破。
罗袖?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
笑向檀郎唾。
【浣溪沙】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
金炉次第添香兽,
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浣溪沙】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
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
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
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
教君恣意怜。
【临江仙】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子夜歌】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三台令】
李煜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采桑子】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
回首边头,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柳枝】
李煜
风情渐老见春羞,
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
强垂烟穗拂人头。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
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
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阮郎归】
呈郑王十二弟
李煜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
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采桑子】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捣练子令】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
李煜
云鬓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渔父】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蝶恋花】
李煜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子夜歌】
李煜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
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
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喜迁莺】
李煜
晓月坠,宿云微,
无语枕边倚。
梦回芳草思依依,
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
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扫尽从伊,
留待舞人归。
【昭惠周后诔】
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欢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忘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
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泣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戒,慎肃惟常。环佩爰节,造次有章。会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漾春媚,爱语风香。瑰姿禀异,金冶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
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呜呼哀哉,志心既违,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折危言。遗情盼盼,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
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呜呼哀载!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奕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传华。翠虬一举,红袖飞花。情驰天际,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呈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翦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失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馀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呜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人难与同。
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薨,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雕晚箨,莲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宴。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乐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予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怏。如何倏然,已为畴曩?呜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寒暑斯疚,吾宁御诸?呜呼哀哉!万物无心,风烟若故。惟日惟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暮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淡乎忉怛,恍越乎悴憔。呜呼哀哉!岁云暮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呜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空暧暧兮愁烟起。峨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气兮竟徒尔。呜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萧笳凄咽兮?常是举。龙?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千秋兮永无主。呜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呜呼哀哉!夜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呜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呜呼哀哉!
【即位上宋太祖表】
臣本于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被父兄之荫育,乐日月以优游。思追巢许之馀尘,远慕夷齐之高义。既倾恳悃,上告先君,因非虚词,人多知者。徒以伯仲继没,次第推迁。先世谓臣克习义方,既长且嫡,俾司国事,遽易年华。及乎暂赴豫章,留居建业,正储副之位,分监抚之权。惧弗克堪,常深自励。不谓奄丁艰罚,遂玷缵承。因顾肯堂,不敢灭性。
然念先世君临江表,垂二十年,中间务在倦勤,将思释负。臣亡兄文献太子从冀,将从内禅,已决宿心。而世宗敦劝既深,议言因息。及陛下显膺帝?,弥笃睿情,方誓子孙,仰酬临照,则臣向于脱屣,亦匪邀名。既员宗?,敢忘负荷。惟坚臣节,上奉天朝。若曰稍易初心,辄萌异志,岂独不遵于祖祢,实当受谴于神明。方主一国之生灵,遐赖九天之覆焘。况陛下怀柔义广,煦妪仁深,必假清光,更逾曩日。远凭帝力,下抚旧邦,克获宴安,得从康泰。
然所虑者,吴越国邻于敝土,近似深雠,犹恐辄向封疆,或生纷扰。臣即自严部曲,终不先有侵渔,免结衅嫌,挠干旒?。仍虑巧肆如簧之舌,仰成投杼之疑。曲构异端,潜行诡道。愿回鉴烛,显论是非。庶使远臣,得安危恳。
6.其他
李煜(南唐后主)与他的红颜知己周后在后人脑海里留着一个鲜明印象,就是他留给了我们不少香艳、柔情、悲哀的词。他的词,确实给他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伟大,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除了作为曾经的国君,还被誉为“词中之帝”。 但是我们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学的成功,是不能忘记一个被他迷恋着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岁。她在文史记载中,确是个多情而贤慧的女人,因为古代帝王们,多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很少能将全部灵魂寄托在一个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变迁其爱情,而表现于文学的,周后之能得到一个多情帝王的专宠,且使将爱情流露于文学,当然她是一个资质佳惠,美艳多才的女子了。 据陆游《南唐书》载:她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亲)赏其艺,赐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订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传,最为大曲,后主独得其谱,乃与后变易讹谬,颇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听。 她常弹奏后主的词调,极得后主赞美,这就是后主作词的原动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纱》: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把迷恋周后的情感,深宫香艳的情形,全部写托出来。请读他的《一斛珠》: 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这种香闺韵事,儿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写了出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多烂漫,多么娇柔的儿女姿态,以现代眼光看,固然不足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那就够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动了后主的词笔,后主的词笔,介绍了多情的周后给千古瞻仰,文学是环境的产物,是情感的交流,在这里完全得到印证了。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人们身边的。当后主二十八岁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痴。然而,周后终被秋风吹去了,其时,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又自制诔词数千言,皆极酸楚。 对后主来说,真是天大的不幸,后来将她葬于懿陵,谥号昭惠,从下面词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时的心情。
请看下面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他许多词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艳的词,死后又影响后主做感伤悲切的词,这种功绩,是后人应该感谢她的。 自古文人与美人,是结着不解缘的;几多伟大文艺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为题材,为背景的。《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和“金陵十二副钗”都是绝代佳人。 周后去世,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的确,美人的魔力,足以感应文人的心灵,而使之写出血和泪的文学来。后主不会做皇帝,而无意中做了词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们之上,谁说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娘 李煜的宫嫔。据传为女子缠足的第一个人。 陶宗仪 《辍耕录·缠足》引《道山新闻》:“ 李后主 宫嫔 ?娘 ,纤丽善舞。 后主 作金莲,高六尺……令 ?娘 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
7.部分诗词鉴赏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也许不会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此话看来,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语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虞美人》广为流传。全词区区三十六个字,同一首七绝差不多,但在这简短的篇幅中,词人却把离愁的愁人、缠人写得无比深刻,凄凉、寂寞、孤独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读者为之泪下: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望江南二首》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
这两首词,是后主入宋以后,追恋故国之作。李煜词笔,挥洒自如,以寥寥五句,写人间大悲剧,以昔日之荣盛反托今日之凄凉。凭着他的高度艺术技巧,把重温旧梦的一腔悲恨,表露得隐而实显,浅而深致。陡然“多少恨”领起全篇,令人惊悚。原来悲恨之源来自昨夜一梦,昔日繁华鼎盛在梦中重现,使梦醒后的李煜格外痛苦,乃至恨声不绝。当年游乐御苑,凤舆銮驾,香车宝马,随从列队,宫女如云,“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句,袭用成语,浑然天成。李煜后,宋人多效此种技巧。《望江南》第二首“多少泪,断脸复横颐”。这泪流得纵横满面,难止难歇。后主入宋后,曾给金陵旧宫人带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用这首词印证,可见真实。李煜这首小词,从流泪始,到断肠终,表达了他当俘虏后极端悲哀、痛恨的心情。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改”字点出全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 ”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又: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李煜常自诩“隐士”,这两首渔父正好反映了他渴望和沉醉在“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的隐士生活中以及“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那种畅快!
8.李煜大事年表
后晋天福二年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 1岁
七月七日,李煜生.
后周显德元年 南唐保大十二年(公元954年) 18岁
娶娥皇
后周显德五年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 22岁
长子仲寓生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 23岁
九月太子弘翼卒,李煜自郑王徙封吴王
北宋建隆二年 (公元961年) 25岁
二月,立为太子.
七月,继位于金陵.尊母钟氏为圣尊后,立娥皇为皇后.遣使如宋表陈袭位.
次子仲宣生于此年.
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 26岁
三月,遣使赴宋朝贡.
六月,遣使赴宋朝贡.
十一月,遣使赴宋朝贡.
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 27岁
三月,宋平荆南,遣使犒师.
十一月,宋改元.
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28岁
三月,始行铁钱.
十一,次子仲宣卒.
十一月,皇后娥皇卒,亲撰<昭慧周后诔>
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 29岁
正月,葬昭慧后于懿陵.
四月,宋灭蜀.贡银绢万计.
九月,母圣尊后钟氏卒.
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 30岁
奉诏匡胤命,约南汉俱宋事,未成.宋始决议伐南汉.
北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 32岁
南唐大饥.
六月,遣弟从谦赴宋朝贡.
十一月,娶小周后并立为皇后.
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 33岁
校猎青龙山,录囚大理寺,诸郡普渡僧尼
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 35岁
遣弟从谦入宋,贡珍宝数倍于前.
十月,遣弟从善入宋朝贡.上表请去南唐国号,印文改为江南国,自称江南
国主.
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 36岁
正月,贬损仪制,改诏为教,衣紫袍见宋.
闰二月,宋留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于汴梁建礼贤馆,待李煜降.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3年) 37岁
上表愿受宋爵命,宋不许.杀名将林仁肇.
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 38岁
上表宋,求从善归国,宋不许.遣使诏李煜入朝,不行,遂伐南唐.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 39岁
六月,宋军与吴越兵围金陵.赵匡胤谕降.
十一月二十七日,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4人出降.北上汴梁,南唐亡.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 40岁
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 42岁
七月七日,被赵光义毒杀.追封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亦卒于此年,于李煜同葬.
前主,李知诰,登基后改名李?
中主,李景通,即位后改名李?
后主,李从嘉,即位后改名李煜
9.李煜研究的主要文献
《南唐二主词》 陈振孙《墨华斋本》 春吕远《十名家词集》 侯文灿《南唐二主词析释》傅正谷、王沛霖《南唐二主词诗文集译注》载刘孝《李?李煜词》 詹安泰《南唐李后主词研究》 谢世涯《南唐二主词笺》刘继增《粟香宝丛书》 金武祥 陆游《南唐书》
10.百家讲坛·李煜
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之李煜(百家讲坛:2008年7月18日起播出 频道:CCTV-10 首播时间:12:45)
主讲人简介:
赵晓岚,女,文学博士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唐宋诗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出版学术专著《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者闻一多》(合著),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近年来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多种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国家八五重点项目《传世藏书·?村丛书》的整理中,任第一副主编,并参与《全唐诗》、《宋诗话全编》、《明诗话全编》等多部大型古籍整理及《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辛弃疾文化析论》的研究任务。所担任的本科与研究生的教学课程,一直以来广受欢迎,多次受到嘉奖。
内容简介:
作为杰出词人的李煜,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但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他能够登上权力的顶峰却纯粹是个意外。在古代父死子继的家天下,生于帝王之家便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然而皇子李从嘉不但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甚至还有心主动地退避。他对待权力的这种态度与他家庭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这两个人物是谁呢?他们又究竟是怎样影响到李煜的人生选择的呢?
在封建时代,王位的争夺往往手足相残,血雨腥风,然而,南唐太子的确立却波澜不惊,李弘冀既是长子,又建有战功,的确当仁不让。但是这位众望所归的太子却十分猜忌自己与世无争,一心向往隐士生活的弟弟李煜,确实有几分奇怪。那么,李弘冀为什么要猜忌自己的弟弟呢?
李冀弘之所以如此猜忌自己的弟弟,恰恰是因为李煜的"面相"刚好符合了传说中的"帝王之相"。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文化以及社会的多种因素,人们认为各种奇特的相貌、民谣或梦境等,都含有"天命"的神秘暗示,所以心生敬畏。这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当然是不可靠的迷信思想,但是,赵晓岚教授分析认为,李弘冀对自己弟弟这种基于迷信的猜忌是很有道理的,那么,它的道理是在哪里呢?
当时的李从嘉,也就是后来的李煜,面对哥哥的猜忌采取的是"惹不起躲得起"的办法,把自己融入了艺术和自然之中。对他而言,这样做虽然存在无奈避祸的因素,但实际结果是获得了一片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其中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然而,让他根本想象不到的是,这种隐士般的浪漫生活即将因为一桩残酷的宫廷血案而划上句号,他的人生就此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完全偏离了他为自己设定的道路。那么,这桩宫廷血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1.相关评价
南唐杂咏 郭磨
我思昧昧最神伤,
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胡应麟《诗薮?杂篇》:
后主目重瞳子,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盖温韦虽藻丽,而气颇伤促,意不胜辞。至此君方为当行作家,清便宛转,词家王、孟。
王世贞《?州山人词评》:
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
沈谦(徐?《词苑丛谈》引语):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沈谦(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语):
后主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南面王。觉张郎中、宋尚书,直衙官耳。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四: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余怀《玉琴斋词?序》:
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
周之琦《词评》:
予谓重光天籁也,恐非人力所及。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李后主词如生马驹,不受控捉。
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后主词思路凄惋,词场本色,不及飞卿之厚,自胜牛松卿辈。(卷一)
余尝谓后主之视飞卿,合而离者也;端己之视飞卿,离而合者也。(卷一)
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情不胜而为词,虽雅不韵,何足感人。(卷七)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唐?薛之书,皆出逸少。
王鹏运《半塘老人遣稿》:
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讵能方兹清怨?后起之秀,格调气韵之间,或月日至,得十一于千首。若小晏、若徽庙,其殆庶几。断代南流,嗣音阒然,盖间气所钟,以谓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尼采谓一切文字,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之作及永叔、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
汉高祖
人物简介
西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郡丰邑(现江苏省徐州市所辖的丰县)中阳里人,汉族,字季。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其原为地痞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入。数败于项羽,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不久在白登城被匈奴国冒顿单于包围数月,被迫求和。在位后大杀功臣,激起英布谋反并被击成重伤,旋归天。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这个事情和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刘盈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她嫁给了张敖。
传说·故事
《史记 ·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 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 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 妪子何为见杀?’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楚汉战争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军东归。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初战彭城:四月,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精兵 3万奔袭,歼联军3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争夺成皋:五月,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六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黥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三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县南) 。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六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四年十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九月,项羽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五年十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九里山之围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首战失利,前军被项羽率楚军骑士击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汉军亦伤亡十几万。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率800人突围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称帝建汉迁都长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
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是因为一个叫娄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在位政绩
【巩固皇权的措施】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个不干活不读书的无赖,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又经历了短期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战争,这使得人们心中没有忠君的观念,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这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刘邦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刘邦和父亲太公在一起住,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顺,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的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马下治理天下】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求贤。
在政治上,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后,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在经济上,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兵皆罢归家”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保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400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身中流矢 拒治归天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
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 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 “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时六十二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太祖。一般都称为汉高祖刘邦。他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了解汉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①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赏析】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感怀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复杂心情。情发于心中、流于诗外,慷慨悲壮,流韵千古。
纵观开国之君,虽大多不擅长诗词文章,但偶一为之,便自有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恢宏气势。
相关成语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约法三章【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成语:一决雌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成语:分我杯羹【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成语:筑坛拜将【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成语: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成语:犬牙交错【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成语:一败涂地【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成语:高阳酒徒【出处】:《史记;郦食其列传》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
成语:田横五百士【出处】:《史记》
后妃子女
后妃
皇后 吕雉
薄姬
曹夫人 高祖外妇
戚夫人
赵姬
儿子
长子刘肥,母曹夫人,齐悼惠王
刘盈,母吕后,汉孝惠帝。
刘恒,母薄姬,汉孝文帝。
刘如意,母戚夫人,封赵王。
刘长,母赵姬,淮南厉王。
刘友,母不详,封梁王。
刘恢,母不详,封淮阳王。
刘建,母不详,封燕王。
女儿
长女鲁元公主,母吕后。
有史可查者一人
关于以汉高祖刘邦题材的民间艺术
汉高祖刘邦
来自广东佛山的陶艺大师封伟民先生有一尊作品刻画的就是汉高祖刘邦-雄霸天下
汉高祖刘邦
庙号、谥号及陵寝
刘邦死后,群臣建议庙号为太祖,尊号高皇帝,也就是谥号为高皇帝。葬于长陵。也称高祖。
后人评价
班固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汉书》
司马贞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史记索隐》
毛泽东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
西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郡丰邑(现江苏省徐州市所辖的丰县)中阳里人,汉族,字季。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其原为地痞无赖,后当上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后趁关中兵少趁虚入。数败于项羽,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在战胜项羽后建国时,国号定为“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登基不久在白登城被匈奴国冒顿单于包围数月,被迫求和。在位后大杀功臣,激起英布谋反并被击成重伤,旋归天。
【不爱读书也不爱劳动】
刘邦性格豪爽,不太喜欢读书,但对人很宽容。他也不喜欢下地劳动,所以常被父亲训斥为“无赖”,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但刘邦依然我行我素。刘邦长大后做了泗水的亭长(亭长是管十里以内的小官),时间长了,和县里的官吏们混得很熟,在当地也小有名气。刘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阳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队人马出巡,远远看去,秦始皇坐在装饰精美华丽的车上威风八面,羡慕得他脱口而出“大丈夫就应该像这样啊!”
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这个事情和太公开玩笑:“您看我和刘仲(刘邦的哥哥)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和吕氏结婚】
刘邦的妻子是吕公的女儿吕氏,名叫吕雉。吕公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后来到了沛县定居,因为沛县当时的县令和他是好友。在刚刚到沛县时,很多人便听说了他和县令的关系,于是,人们便来上门拜访,拉拉关系,套套近乎。刘邦听说了也去凑热闹,当时主持接待客人的是在沛县担任县主簿的萧何,他宣布了一条规定:凡是贺礼钱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到堂下就坐。刘邦根本不管这些,虽然他没有带一个钱去,他却对负责传信的人说:“我出贺钱一万!”吕公听说了,赶忙出来亲自迎接他。一见刘邦器宇轩昂,与众不同,就非常喜欢,请入上席就坐。这次刘邦不但白吃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又将他盛情留下,提出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刘邦巴不得成这门亲事,征得父母同意之后,便和吕氏结了婚,这就是以后历史上有名的吕后。汉惠帝刘盈就是她和刘邦的儿子,还有一个孩子就是鲁元公主,她嫁给了张敖。
传说·故事
《史记 ·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 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 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 妪子何为见杀?’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告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沛公起兵
在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率领起义军攻占了陈(现在河南淮阳)以后,陈胜建立了“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这时,沛县的县令也想响应来继续掌握沛县的政权,萧何和曹参当时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便让刘邦的挚友樊哙把刘邦找回来,刘邦便带人往回赶。这边的县令却又后悔了,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所以,他命令将城门关闭,还准备捉拿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闻讯赶忙逃到了城外,刘邦将信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的百姓起来杀掉出尔反尔的县令,大家一起保卫家乡。百姓对平时就不太体恤他们的县令很不满,杀了县令后开城门迎进刘邦,又推举他为沛公,领导大家起事。刘邦便顺从民意,设祭坛,自称赤帝的儿子,领导民众举起了反秦大旗。这一年已经是秦二世元年的九月,刘邦也有四十八岁了。秦末农民战争中还有一支强大的力量,这就是原来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和叔叔项梁,他们在吴中(现在江苏的吴市)起兵,兵力很快达到了近万人。在项梁死后,项羽决定和刘邦一起西进关中。
开始时,刘邦也不太顺利,但经过几次战役,刘邦步步西进,最后终于兵临城下,到达了咸阳东边不远处的灞上(现在西安东),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只得献城投降,将玉玺亲手交给了刘邦,秦王朝至此灭亡。这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立足关中】
刘邦很得意地进入了咸阳城,以“关中王”自居。看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刘邦有些留恋起来,准备就此住下,享受享受。樊哙劝他注意天下还没有平定,别忘了秦的前车之鉴。刘邦根本听不进去,直到张良亲自来劝,他这才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刘邦将军队撤退到了灞上。
刘邦到达灞上之后,便召集当地的名士,和他们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废除,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项羽在打败章邯,迫使他投降之后,也领兵直奔关中而来。范增劝他趁机除掉刘邦这个对手,项羽就下令准备,要在第二天进攻。这时的刘邦在兵力上无法和强大的项羽相抗衡,他只有十万军队,不可能战胜项羽的四十万精兵。最后是项羽的叔叔项伯“救”了刘邦:项伯和刘邦的谋士张良很要好,见项羽要进攻了,便连夜潜入营中找到张良,让他赶紧走,以免被杀。张良却说不能丢下刘邦,就将消息透露给了刘邦。惊慌之下,刘邦赶忙向张良要计策,张良让刘邦赶紧去见项伯,说明自己没有野心和项羽争夺王位。
刘邦依计约到项伯,说明自己并无称王野心,并于项伯约成儿女亲家。项伯当天夜里就返回了军营,他对项羽说:“因为沛公先行进入关中,为我们扫除了入关的障碍,我们这才能顺利地通过函谷关,沛公是有功劳的人,我们不应该猜疑他,应该真诚相待。”项羽听了,便决定不再进攻刘邦。
第二天,刘邦来到了项羽的军营,只带了樊哙、张良和一百名精锐亲兵。到了项羽的大帐鸿门,当面向迎接他的项羽赔礼道歉。项羽请刘邦入内赴宴,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没有成功。这就是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由来。后来刘邦借故离开,回到了大营。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共四十一县,国都为南郑(现在的陕西南郑)。项羽自己称为西楚霸王,掌握军队最高统帅权。楚怀王熊心被尊为义帝。
楚汉战争
汉王元年 (公元前 206年) 十月,刘邦灭秦后在关中称王。十二月,项羽挥军破函谷关,想消灭刘邦军。刘邦自知不敌,亲赴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谢罪。不久,项羽入咸阳。春,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实际却将其发配到了江南,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同时分封18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领巴蜀及汉中地,并故意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领关中地,以扼制刘邦。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表示再也无意出兵,以麻痹项羽。项羽亦率军东归。五、六月,齐国贵族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刘邦乘乱重返关中,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并用计欺骗项羽,使其相信自己取得关中后已心满意足,再也不会东进了。项羽放心去攻打田荣,对西边没有加强防范。十月,刘邦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 ,名为义帝发丧,派人联络诸侯,公开声讨项羽,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初战彭城:四月,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停留的机会,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彭城。项羽闻之,急率精兵 3万奔袭,歼联军30余万,刘邦仅率数十骑逃脱,反楚联盟瓦解。
争夺成皋:五月,刘邦到达荥阳,击败了楚追兵,得以端息,稳住了阵脚,遂重整军队,依托关中基地和有利地势与项羽长期抗争。六月,刘邦派兵攻废丘,迫章邯自杀,解除了后顾之忧;派人说服黥布反楚,联络彭越扰楚后方;派韩信开辟北方战场,攻魏俘魏王豹,破代,灭赵杀陈余。三年冬,项羽发动反攻,围困荥阳,形势十分危急。刘邦用陈平反间计,使项羽怀疑范增,不用其谋,迫使范增怒而归乡。刘邦又派纪信装扮成自己去楚军诈降,乘机逃出荥阳。项羽加紧围攻荥阳,并夺取成皋。
为了减轻楚军对荥阳的压力,刘邦率军经武关、宛(今河南南阳)、叶(今叶县南),想引诱项羽南下。为配合汉军行动,此时韩信也率军到达黄河北岸,声援荥阳。彭越正在进攻下邳 (今江苏邳县南) 。项羽被迫率军回救,刘邦乘机收复成皋。六月,项羽以凌厉攻势拔荥阳,再夺成皋。
刘邦一面命汉军在巩县一带坚守,阻击楚军前进,一面命韩信组建新军击齐,派人入楚腹地协助彭越进攻雎阳(今河南商丘南)、外黄等地,再次迫使项羽回救。四年十月,刘邦用计再次收复成皋。
项羽在击败彭越后,寻汉军主力决战不成,屯兵广武(今荥阳北)与刘邦形成对峙。不久,韩信在潍水之战中歼灭齐楚联军,完成对楚侧翼的战略迂回,又派灌婴率军一部直奔彭城。项羽腹背受敌,兵疲粮尽,遂与汉订盟,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九月,项羽引兵东归。
楚、汉订盟后,刘邦本想退兵,在张良、陈平提醒下,下令全力追击楚军。五年十月,两军战于固陵(今淮阳西北),项羽小胜。刘邦以封赏笼络韩信、彭越、黥布等,垓下一战重创楚军,逼项羽自刎于乌江 (今安徽和县境) ,终于结束了为期四年的楚汉战争。
九里山之围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70万人与10万久战疲劳的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首战失利,前军被项羽率楚军骑士击败,信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包抄攻击楚军后部步军。楚军久战疲劳后军迎战不利,汉军将楚后军与项羽前军骑士分割两半,韩信再指挥全军反击,楚军大败,阵亡四万余,被俘两万,被打散两万,仅剩不到两万伤兵随项羽退回阵中,汉军亦伤亡十几万。后楚军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率800人突围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称帝建汉迁都长安
在公元前202年的正月,刘邦兑现了先前的诺言,封韩信为楚王,彭越为越王。受封的韩信和彭越联合原来的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以及长沙王吴芮共同上书刘邦,请他即位称帝。刘邦开始假意推辞,韩信他们说:“大王虽然出身贫寒,但能率领众人扫灭暴秦,诛杀不义,安定天下,功劳超过诸王,您称帝是众望所归。”刘邦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们大家都这样看,觉得有利于天下吏民,那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举行登极大典,定国号为汉。
即位的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后来,刘邦迁都长安是因为一个叫娄敬的士卒的提醒,娄敬从山东赶来见刘邦,说刘邦得天下和先前的周朝不一样,所以不应该像周朝那样以洛阳为都城,应该到关中定都,这样便可以在秦地固守险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张良同意娄敬的建议,他说关中是“金城千里,天府之国”,退可守,攻可出。刘邦听了表示同意,于是很快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在位政绩
【巩固皇权的措施】
刘邦虽然做了皇帝,但他也没有敢对自己的皇位掉以轻心。他在设盛宴招待英布等大臣时,曾经对在场的父亲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个不干活不读书的无赖,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现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不过在享受的同时他也采取措施对皇权进行了巩固。
第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在各地的异姓王。他们都有兵将,有的还有三心二意。第二个问题就是其他将领,为功劳大小和赏赐的多少争斗不止,如果安抚不当,就会投奔那些异姓王作乱。还有原先六国的后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中央,丞相的权力对他这个皇帝也构成了威胁。刘邦从做了皇帝,到最后病死,中间有八年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解决这些让他不放心的问题。
他先收拾的是韩信。在公元前201年,即高祖六年,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问怎么办,大家说发兵讨伐。但陈平却反对,他说楚国兵精粮足,韩信又善于用兵,发兵很难取胜。他建议刘邦以巡游云梦为借口,让各诸侯王都到陈县(现在河南淮阳),到那时韩信一定会来,然后再抓他问罪。刘邦依计行事,果然将韩信抓住了。韩信听到对他的指控,大声喊冤:“古人说的果然不错:‘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定,我这样的人也早就该烹杀了。”刘邦将韩信押到了洛阳,但又没有明确的证据,便释放了他,但降成了淮阴侯。这使韩信怀恨在心。
第二年,韩信谋划让陈?在外地反叛,使刘邦亲自前去平叛,然后自己在都城袭击太子和吕后。但还是事情败露。吕后采用了萧何的主意,将韩信诱骗入宫抓捕,最后在长乐宫斩首,留下一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成语。
除了韩信,其他诸侯王如彭越等人也被消灭,只剩下了长沙王吴芮。
对于其他将领,刘邦也颇费心机。开始,刘邦先是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官职,但众将领因为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没有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将他杀掉。张良听了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更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丞相和御史抓紧时间草拟论功行赏分封的名单。张良的计策果然奏效,众将的心都安定了。
对于六国的后裔,刘邦则将他们和地方的名门望族共十几万人全部迁到关中居住,置于中央控制之下,消除了后顾之忧。
关于丞相的过大权力,刘邦通过把萧何下狱来打击削弱相权。在刘邦平定了黥布叛乱回到长安后,萧何提议把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去耕种,因为上林苑基本上已经荒芜,并不是养兽供皇帝狩猎的地方。刘邦一听就恼了,硬说萧何拿了商人的贿赂,所以才替他们说话,借百姓之名为商人牟利。刘邦将萧何关进了监狱,几天后,有大臣问丞相犯了什么罪,刘邦却为自己狡辩说:“原先李斯做秦国的丞相,凡是功劳都归始皇,不好的事都由自己承担。但现在丞相萧何却接受了商人的贿赂,替他们求我开放上林苑,刁买人心。因此要治他的罪。”通过打击元老功臣萧何,刘邦在削弱相权的同时将皇帝的权力提高了。
在巩固强化皇权方面,刘邦也是想尽了办法,一是通过尊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二是通过对季布和丁公的处理。这两件事最终达到了他的目的。
在经历了春秋和战国长期的混乱之后,又经历了短期的秦朝统治,再加上秦末战争,这使得人们心中没有忠君的观念,还保持着战国以来就形成的“士无常君,国无定臣”的思想,这不利于皇权的巩固。刘邦通过尊重父亲来教育大臣和百姓遵循礼法,尊重长辈,效忠君主。
刘邦和父亲太公在一起住,为了向大家表示他孝顺,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的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第二件事是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他。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了,就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却被刘邦抓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马下治理天下】
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泛求求贤。
在政治上,刘邦接承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同时废除了秦朝的苛刻法律刑法。刘邦攻入咸阳之时,便立即废除秦朝的苛法。与民约法三章,封存府库,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在平定天下后,刘邦命萧何参照秦朝法律“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即“汉律九章”。这是在战国时期李悝所制订的《法经》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基础上补充了户律(户口管理、婚姻制度和赋税征收)、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和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方面),一般所说的汉律就是指《九章律》。刘邦重用叔孙通整理朝纲,叔孙通制定了一套适合当时形势需要的政治礼仪制度,撰写了《汉仪十二篇》、《汉礼度》、《律令傍章十八篇》等仪法法令方面的专著,为汉朝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法律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秦朝“严刑峻罚”的做法,废除连坐法及夷三族,提出了“德主刑辅”。即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达到宽柔相济,严松相当的统治效果。
在经济上,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什五税一,“与民休息” ,释放奴婢,凡民以饥饿自卖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解放生产力,“兵皆罢归家” “以功劳行田宅”让士兵复员归家,给予他们土地及住宅,使他们从事生产劳作,迅速恢复提高国民经济。同时鼓励生育,扩大劳动力。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抑制打击唯利是图的商人及残余的奴隶主阶级。刘邦还接受娄敬的强干弱枝的建议,把关东六国的强宗大族和豪杰名家10余万口迁徙到关中定居。刘邦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国家得以巩固。
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刘邦建立规模宏大的“国家图书馆”天禄阁、石渠阁等。“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虽日不暇给,规摹弘远矣。”
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可以说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到高祖刘邦末年时,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保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以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400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身中流矢 拒治归天
为了皇权的巩固,刘邦费尽心机。本来他年龄就大,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又中了箭伤,到了长安病情加重。吕后找来名医,刘邦问他病情,医生说能治,刘邦一听口气,就知道不会好了,气得大骂医生:“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
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说完赏赐给医生五十金打发他走了。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 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 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吕后又追问以后怎么办,刘邦有气无力地说: “以后的事你不会知道了。”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即高祖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死时六十二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为高皇帝,庙号是太祖。一般都称为汉高祖刘邦。他开创的汉朝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文化,即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文化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的传入,对儒家文化又产生了影响,了解汉朝的政治和文化制度,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①刘邦平黥布还,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②“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赏析】
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抒发了他在战胜项羽,成为汉朝开国皇帝之后的那种既感怀兴奋欢乐、踌躇满志,又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复杂心情。情发于心中、流于诗外,慷慨悲壮,流韵千古。
纵观开国之君,虽大多不擅长诗词文章,但偶一为之,便自有一番常人难以企及的恢宏气势。
相关成语
成语: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成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成语:约法三章【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成语:一决雌雄【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成语:分我杯羹【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成语:筑坛拜将【出处】:《汉书。高帝纪上》:“汉王齐戒设坛场,拜信(韩信)为大将军,问以计策。”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计将安在?小生当筑坛拜将。”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书中记载: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成语: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出处】: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成语:犬牙交错【出处】:《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成语:一败涂地【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成语:高阳酒徒【出处】:《史记;郦食其列传》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生?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
成语:田横五百士【出处】:《史记》
后妃子女
后妃
皇后 吕雉
薄姬
曹夫人 高祖外妇
戚夫人
赵姬
儿子
长子刘肥,母曹夫人,齐悼惠王
刘盈,母吕后,汉孝惠帝。
刘恒,母薄姬,汉孝文帝。
刘如意,母戚夫人,封赵王。
刘长,母赵姬,淮南厉王。
刘友,母不详,封梁王。
刘恢,母不详,封淮阳王。
刘建,母不详,封燕王。
女儿
长女鲁元公主,母吕后。
有史可查者一人
关于以汉高祖刘邦题材的民间艺术
汉高祖刘邦
来自广东佛山的陶艺大师封伟民先生有一尊作品刻画的就是汉高祖刘邦-雄霸天下
汉高祖刘邦
庙号、谥号及陵寝
刘邦死后,群臣建议庙号为太祖,尊号高皇帝,也就是谥号为高皇帝。葬于长陵。也称高祖。
后人评价
班固
《春秋》晋史蔡墨有言: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事孔甲,范氏其后也。而大夫范宣子亦曰:“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晋主夏盟为范氏。”范氏为晋士师,鲁文公世奔秦。后归于晋,其处者为刘氏。刘向云战国时刘氏自秦获于魏。秦灭魏,迁大梁,都于丰,故周市说雍齿曰:“丰,故梁徙也。”是以颂高祖云:“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及高祖即位,置祠祀官,则有秦、晋、梁、荆之巫,世祠天地,缀之以祀,岂不信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汉书》
司马贞
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彤云郁砀,素灵告丰。龙变星聚,蛇分径空。项氏主命,负约弃功。王我巴蜀,实愤于衷。三秦既北,五兵遂东。?水即位,咸阳筑宫。威加四海,还歌大风。
——《史记索隐》
毛泽东
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刘邦同项羽打了好几年仗,结果刘邦胜了,项羽败了,不是偶然的。
刘邦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刘邦和贵族出身的项羽不同,比较熟悉社会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
——《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
刘聪
1.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刘聪,字玄明,一名刘载,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年)。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刘聪是匈奴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汉化程度很高,14岁已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又善书法、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刘聪武艺精强,15岁时开始学击剑、骑射,膂力过人,弯弓 300斤。文武俱佳,在当时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太原名士王浑曾对刘渊说;“此儿寻不能测。”刘聪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以后逐渐被提升为骁骑别部司马、匈奴右部都尉。八王之乱爆发后,他先为河涧王司马(?)赤沙中郎将,后又归依成都王司马颖,被拜为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争。 永嘉四年( 310年),匈奴汉国君主刘渊死后由太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自立,改元光兴,尊刘渊妻单氏为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刘义为皇太帝,领大单于、大司徒,立妻呼延氏为皇后,以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刘聪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 永嘉五年( 311年),刘聪命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将兵2万7千人进攻西晋都城洛阳,前后12战,晋兵皆败,死三万余人。接着刘曜、王弥、石勒合兵攻破洛阳,杀西晋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人,俘晋怀帝司马炽,押送汉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刘聪封怀帝为会稽郡公。 洛阳被攻破后,西晋部分臣属奉原秦王司马业为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当时,中原的衣冠士族大多南下江南,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唯并州刺史刘琨和幽州刺史王浚继续留在中原与匈奴汉国政权对垒。其时北方各州大部分地区被沦入刘聪统治之下,刘聪命石勒主持冀、幽、并、营四州军事,封石勒为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公。不久,刘聪就首先对晋阳(山西太原市南)的刘琨发起了进攻。
刘琨初到晋阳本来很有抱负也有些治绩,但他出身士族,本性奢豪、放纵,声色犬马,积习很深,又不善用人,所以在汉国军事攻势下,晋阳迅速被攻破。当时刘琨属下有名叫徐润者,通悉音乐,由此受到刘琨的赏识,署他为晋阳令。徐润得宠后,常在刘琨面前谮毁奋威将军令狐盛,刘琨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令狐盛杀了。令狐盛被无端杀害后,其子令狐泥便投附刘聪,刘聪遂以令狐泥为向导,命刘粲、刘曜率大军进攻晋阳。刘琨闻讯后,匆忙向鲜卑拓跋猗卢请兵,猗卢虽派出了援兵,但还没有赶到晋阳,刘琨太原太守高乔、并州别驾郝韦已举城投降了汉国。刘聪取得了晋阳重镇。
愍帝建兴元年( 313年),刘聪在平阳杀害晋怀帝司马炽。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即帝位是为愍帝。愍帝即位后决定对匈奴汉国发动总攻势,收复中原。愍帝命琅牙王司马睿主持陕东诸军事,诏发三路大军进攻汉国,东路由司马睿亲率20万大军进攻洛阳,西路由司马保率秦、梁、雍三州大军30万人进攻长安外围,北路发幽、并二州十万大军进攻平阳。这年元月,北路刘琨与鲜卑猗卢会兵晋阳,决定依诏进攻平阳,北路讨伐大军分两部,一部由刘琨亲自率军循西河(黄河南北流向)南上进攻西平(今山西临汾市西),一部由猗卢率领直捣平阳。 刘聪闻讯后,急调主力戍守平阳,命汉国大将军刘粲阻击刘琨,骠骑将军刘易阻击猗卢,荡晋将军兰阳助守西平。刘琨、猗卢两支北路军在汉国军队的严密防备下,推进受阻,被迫退兵。晋愍帝的东、西两路大军的进攻也因司马睿拒绝出兵也被迫中止。西晋对匈奴汉国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流产了。
此后不久,刘聪以石勒为并州刺史,在并州形成石勒与刘琨二刺史对峙、割据的局面。石勒通过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了幽州刺史王浚和晋并州刺史刘琨。王浚被杀刘琨兵败后投奔鲜卑段匹(?),至此,幽、冀、并的西晋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了。建兴四年( 316年),刘聪派刘曜最后攻陷长安,西晋愍帝投降,被迁往平阳,西晋灭亡。 刘聪执政时期,重新制定了匈奴汉国的百官制度,除中央机构沿袭刘渊建国初的旧制外,创立了一套胡、汉分治的地方行政体制,置左、右司隶、各领民户20余万,1万户置1内史,共设内史43,用以统治汉人。又设大单于,大单于之下设左右辅,各领6夷10万落,1万落置1都尉。刘聪以子刘粲为丞相、领大将军、封晋王,以中山王刘曜为大司马。刘聪所建立的这套行政机构,形式上是曹操对匈奴五部分治法的继承和大范围的应用,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刘聪的百官建制仍然保存了大单于的职能,大单于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担任大单于的大都是皇位的继承者。在刘氏统治机构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汉人,但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匈奴贵族手中,其统治尤为残暴。《晋书》作者在评价这个政权时说:“虽复石勒称藩,王弥效命,终为夷狄之邦,未辨君臣之位。” 刘聪虽攻克洛阳、长安,灭了西晋,但他实际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陇坂,北不出汾晋。在中原地区曹嶷据青、齐,石勒据河北,鲜卑拓跋部据代北,皆各据一方,刘聪所辖区域已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汉国要求得拓展本来就十分困难,又加上刘聪本人统治后期的荒淫和残暴,因势便愈益虚弱了。
刘聪在攻陷洛阳后,就立太保刘殷二女为左右贵嫔。刘殷本刘聪近亲,所以刘聪娶刘殷之女,自己已觉得有些难为情,也怕引起朝廷贵族的不满,先试探左右大臣。太宰刘延年投其所好,替他编了一套谎言,说:臣常听太保刘殷说,他是周刘康公之后,与圣上虽为同姓,但源出不同,于婚姻无妨。大鸿胪李弘也以魏晋时大儒王基曾娶太原王沈之女为例,说同姓联姻有史可证。这样刘聪便无所顾忌地拜刘殿二女为贵嫔,接着又以刘殿孙女四人为贵人。此后,刘聪又纳中护军靳准二女为左、右贵嫔,大的称月光、小的称月华,后来又立樊氏、刘氏、靳氏二女为上上、左右四皇后。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又有七人。刘聪沉湎于皇宫之中,无视政事,常常外出打猎观鱼,或昼夜同宫人们游戏后宫,朝廷有事由中常侍王沈等纳奏、贵嫔审决,致使有功之臣不见录用,而好佞小人则数日之间跃居二千石。战争连年不断,对出征将士又无钱帛之赏,而对后宫侍僮的赐赏则至数千万。朝廷内外,阿谀日进,贿赂公行,纲纪败坏,一发而不能收拾。
其时,河东又发生大蝗灾,平阳饥苦,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部民逃奔石勒的有20多万户,氐、羌少数民族叛离者有10余万落。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刘粲同靳准、王沈称太弟刘义谋反,刘聪召来氐、羌酋长十余人严刑逼供取证,不久废杀刘义及其官属十余人,坑士卒1万5千人,平阳街巷为之一空。 东晋大兴元年( 318年),刘聪病卒,历位八年,伪谥昭武皇帝。庙号烈宗。刘聪死后不久便发生了靳准之变。 刘聪是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刘聪本人汉化程度很高,执政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就实质上说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因排斥汉族士人参政,故这种体制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加上刘聪后期的昏暴,汉国政权迅速走向衰败。
刘聪,男,1963年4月出生,江苏通州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历任江苏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工程师,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地科处副处长,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地科处副处长、处长兼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科处处长兼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2.高级工程师
刘聪
简介:男,1973年出生,山东济南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3.裁判员
刘 聪
简介: 生于 1963 年5 月。 1986 年 6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从事排球教学和训练。1997 年在体育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教学竞赛一等奖。同年,代表体育系参加华中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 1999 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排球单项比赛第六名,夺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并获二等奖 1995 年 -1998 年参加全国男排联赛(武汉赛区)、全国青年排球联赛(武汉赛区)和 2000 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是湖北省的骨干裁判,国家一级裁判员。 1999 年 4 月受湖北省体委委派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壁球讲习班,经考核,获得国际壁球联合会颁发的壁球教练员、裁判员证书。
刘聪,字玄明,一名刘载,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 318年)。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国君。 刘聪是匈奴汉国开创者刘渊的第四子,自幼聪慧好学,汉化程度很高,14岁已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吴兵法尤为精熟。又善书法、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刘聪武艺精强,15岁时开始学击剑、骑射,膂力过人,弯弓 300斤。文武俱佳,在当时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太原名士王浑曾对刘渊说;“此儿寻不能测。”刘聪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以后逐渐被提升为骁骑别部司马、匈奴右部都尉。八王之乱爆发后,他先为河涧王司马(?)赤沙中郎将,后又归依成都王司马颖,被拜为右积弩将军,参前锋战争。 永嘉四年( 310年),匈奴汉国君主刘渊死后由太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自立,改元光兴,尊刘渊妻单氏为皇太后,其母张氏为帝太后,刘义为皇太帝,领大单于、大司徒,立妻呼延氏为皇后,以子刘粲为抚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刘聪在位期间,是匈奴汉国最强盛的时期,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一些建树。 永嘉五年( 311年),刘聪命前军大将军呼延晏将兵2万7千人进攻西晋都城洛阳,前后12战,晋兵皆败,死三万余人。接着刘曜、王弥、石勒合兵攻破洛阳,杀西晋诸王公及百官以下三万人,俘晋怀帝司马炽,押送汉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刘聪封怀帝为会稽郡公。 洛阳被攻破后,西晋部分臣属奉原秦王司马业为太子,建行台于长安。当时,中原的衣冠士族大多南下江南,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唯并州刺史刘琨和幽州刺史王浚继续留在中原与匈奴汉国政权对垒。其时北方各州大部分地区被沦入刘聪统治之下,刘聪命石勒主持冀、幽、并、营四州军事,封石勒为上党(今山西长治市)公。不久,刘聪就首先对晋阳(山西太原市南)的刘琨发起了进攻。
刘琨初到晋阳本来很有抱负也有些治绩,但他出身士族,本性奢豪、放纵,声色犬马,积习很深,又不善用人,所以在汉国军事攻势下,晋阳迅速被攻破。当时刘琨属下有名叫徐润者,通悉音乐,由此受到刘琨的赏识,署他为晋阳令。徐润得宠后,常在刘琨面前谮毁奋威将军令狐盛,刘琨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令狐盛杀了。令狐盛被无端杀害后,其子令狐泥便投附刘聪,刘聪遂以令狐泥为向导,命刘粲、刘曜率大军进攻晋阳。刘琨闻讯后,匆忙向鲜卑拓跋猗卢请兵,猗卢虽派出了援兵,但还没有赶到晋阳,刘琨太原太守高乔、并州别驾郝韦已举城投降了汉国。刘聪取得了晋阳重镇。
愍帝建兴元年( 313年),刘聪在平阳杀害晋怀帝司马炽。消息传到长安,司马邺即帝位是为愍帝。愍帝即位后决定对匈奴汉国发动总攻势,收复中原。愍帝命琅牙王司马睿主持陕东诸军事,诏发三路大军进攻汉国,东路由司马睿亲率20万大军进攻洛阳,西路由司马保率秦、梁、雍三州大军30万人进攻长安外围,北路发幽、并二州十万大军进攻平阳。这年元月,北路刘琨与鲜卑猗卢会兵晋阳,决定依诏进攻平阳,北路讨伐大军分两部,一部由刘琨亲自率军循西河(黄河南北流向)南上进攻西平(今山西临汾市西),一部由猗卢率领直捣平阳。 刘聪闻讯后,急调主力戍守平阳,命汉国大将军刘粲阻击刘琨,骠骑将军刘易阻击猗卢,荡晋将军兰阳助守西平。刘琨、猗卢两支北路军在汉国军队的严密防备下,推进受阻,被迫退兵。晋愍帝的东、西两路大军的进攻也因司马睿拒绝出兵也被迫中止。西晋对匈奴汉国组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流产了。
此后不久,刘聪以石勒为并州刺史,在并州形成石勒与刘琨二刺史对峙、割据的局面。石勒通过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击败了幽州刺史王浚和晋并州刺史刘琨。王浚被杀刘琨兵败后投奔鲜卑段匹(?),至此,幽、冀、并的西晋势力基本上被肃清了。建兴四年( 316年),刘聪派刘曜最后攻陷长安,西晋愍帝投降,被迁往平阳,西晋灭亡。 刘聪执政时期,重新制定了匈奴汉国的百官制度,除中央机构沿袭刘渊建国初的旧制外,创立了一套胡、汉分治的地方行政体制,置左、右司隶、各领民户20余万,1万户置1内史,共设内史43,用以统治汉人。又设大单于,大单于之下设左右辅,各领6夷10万落,1万落置1都尉。刘聪以子刘粲为丞相、领大将军、封晋王,以中山王刘曜为大司马。刘聪所建立的这套行政机构,形式上是曹操对匈奴五部分治法的继承和大范围的应用,但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刘聪的百官建制仍然保存了大单于的职能,大单于的地位仅次于皇帝,担任大单于的大都是皇位的继承者。在刘氏统治机构中虽然也吸收了一部分汉人,但大权基本上掌握在匈奴贵族手中,其统治尤为残暴。《晋书》作者在评价这个政权时说:“虽复石勒称藩,王弥效命,终为夷狄之邦,未辨君臣之位。” 刘聪虽攻克洛阳、长安,灭了西晋,但他实际所能控制的地方,东不逾太行、南不越嵩、洛,西不过陇坂,北不出汾晋。在中原地区曹嶷据青、齐,石勒据河北,鲜卑拓跋部据代北,皆各据一方,刘聪所辖区域已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汉国要求得拓展本来就十分困难,又加上刘聪本人统治后期的荒淫和残暴,因势便愈益虚弱了。
刘聪在攻陷洛阳后,就立太保刘殷二女为左右贵嫔。刘殷本刘聪近亲,所以刘聪娶刘殷之女,自己已觉得有些难为情,也怕引起朝廷贵族的不满,先试探左右大臣。太宰刘延年投其所好,替他编了一套谎言,说:臣常听太保刘殷说,他是周刘康公之后,与圣上虽为同姓,但源出不同,于婚姻无妨。大鸿胪李弘也以魏晋时大儒王基曾娶太原王沈之女为例,说同姓联姻有史可证。这样刘聪便无所顾忌地拜刘殿二女为贵嫔,接着又以刘殿孙女四人为贵人。此后,刘聪又纳中护军靳准二女为左、右贵嫔,大的称月光、小的称月华,后来又立樊氏、刘氏、靳氏二女为上上、左右四皇后。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又有七人。刘聪沉湎于皇宫之中,无视政事,常常外出打猎观鱼,或昼夜同宫人们游戏后宫,朝廷有事由中常侍王沈等纳奏、贵嫔审决,致使有功之臣不见录用,而好佞小人则数日之间跃居二千石。战争连年不断,对出征将士又无钱帛之赏,而对后宫侍僮的赐赏则至数千万。朝廷内外,阿谀日进,贿赂公行,纲纪败坏,一发而不能收拾。
其时,河东又发生大蝗灾,平阳饥苦,流叛死亡者十有五、六,部民逃奔石勒的有20多万户,氐、羌少数民族叛离者有10余万落。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刘粲同靳准、王沈称太弟刘义谋反,刘聪召来氐、羌酋长十余人严刑逼供取证,不久废杀刘义及其官属十余人,坑士卒1万5千人,平阳街巷为之一空。 东晋大兴元年( 318年),刘聪病卒,历位八年,伪谥昭武皇帝。庙号烈宗。刘聪死后不久便发生了靳准之变。 刘聪是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刘聪本人汉化程度很高,执政时期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创建了一套胡、汉分治的政治体制。这种体制就实质上说是在基本上沿袭匈奴旧制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在当时条件下对匈奴各部有巨大的凝聚力。因排斥汉族士人参政,故这种体制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一个不成功的先例,加上刘聪后期的昏暴,汉国政权迅速走向衰败。
刘聪,男,1963年4月出生,江苏通州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历任江苏省地质矿产研究所工程师,江苏省地质矿产局地科处副处长,江苏省地质矿产厅地科处副处长、处长兼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地科处处长兼任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处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2.高级工程师
刘聪
简介:男,1973年出生,山东济南人,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3.裁判员
刘 聪
简介: 生于 1963 年5 月。 1986 年 6 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从事排球教学和训练。1997 年在体育系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教学竞赛一等奖。同年,代表体育系参加华中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 1999 年,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排球单项比赛第六名,夺得团体总分第四名并获二等奖 1995 年 -1998 年参加全国男排联赛(武汉赛区)、全国青年排球联赛(武汉赛区)和 2000 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的裁判工作,是湖北省的骨干裁判,国家一级裁判员。 1999 年 4 月受湖北省体委委派参加了首届中国国际壁球讲习班,经考核,获得国际壁球联合会颁发的壁球教练员、裁判员证书。
唐太宗
天可汗李世民(598~649 ),天朝最伟大的皇帝。唐朝第二位君王,兼有汉族与鲜卑血统。
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开创了行书写碑。太宗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在《帝范》《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
【李世民早年】
唐太宗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贵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后称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于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世民被封为秦国公。
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以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
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八月初九,唐高祖让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史学评价】
《新唐书》: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旧唐书》评价: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集论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这里所说,太宗在正心修身,齐家明伦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丰功伟绩】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
第一、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隋炀帝暴政、奢侈腐化、奴役百姓、穷兵黩武,破坏社会生产,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第二、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注意: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二、开放国境
由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变得支离破碎。到了隋朝时中国已经几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唐朝更是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地民商来往不断,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纷纷赞叹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唐朝的各国人,大多数以成为大唐人为荣。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时期的唐王朝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完全开放的王朝,比汉朝的仅限于贸易和传教还要开放,以至于各国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来到唐朝一睹唐帝国的的风采,唐朝政府还在设立流所(和现在的使馆差不多),颇为开放边境和关口。极尽吸收外来文化和物质文明。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政治清平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华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政治,这也许是李世民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有点像他的学生)。
五、商业发达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 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贞观之治”总结
1 含义: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2 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3 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
【天可汗之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一个时期,唐太宗时期,全面扩张,四面出击。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第二个时期,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犯贱只管放马过来!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李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优秀将领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现在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资治通鉴》上说“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唐军围攻数月不克。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而这种方式过去一直是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此战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属于战败了,痛心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征服朝鲜打下了基础。
贞观二十二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地缘战略思想】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唐太宗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唐王朝利益的战略思想。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思想内容。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土广大,边界线绵延曲折,地缘形势复杂,并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历观这一时期唐与周边所发生的诸多地缘关系,既有与唐军事利益攸关的,也有与唐政治、外交利益攸关的,还有与唐经济利益攸关的,更多的则是几种利益兼而有之,错综复杂。唐太宗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与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诸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之间的关系。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正是在处理与周边地缘关系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他个人的独有特色,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他的地缘战略思想的始终。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进取。这是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思想中最成功、最可取的地方。唐太宗的雄大豪迈是历代许多帝王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他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二是灵活应对。唐太宗在重大变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能够依据客观形势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三是冷静务实。唐太宗鉴于隋亡教训,努力克服以往帝王急功近利、穷兵黩武的缺陷,注意结合现实需要,量力而行,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推行务实政策。四是措置有序。无论是北击突厥,还是西平高昌,尤其是经略西域,都是先急后缓、由近及远,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从中亦可见唐太宗地缘战略决策之成熟。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业绩斐然。史载:“(贞观十四年)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九月。)唐太宗的突出成就正在于他以超越前人的英武雄迈之气魄,重新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疆土,为后来中国版图的确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一辉煌业绩的获得,是与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密切不可分的。即使今天看来,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里面也不乏可取之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着眼于争夺关中、巩固“中国”的固本思想。其中居重驭轻的关中本位思想,乃是唐太宗成就帝业的“根本”,也是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出发点。 太宗“深根固本,治安中国”之思想,既有传统政策沿袭之因素,又有出于当时初唐政治、经济背景考虑之因素,特别是对地缘因素的考虑,为巩固政权、密切中外关系、发展经济进而增强国力而不得不为之。
(二)以夷制夷、保藩固圉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怀辑”政策绥纳归附民族,并将其内徙安置在唐周边地区的一系列行为上,从而达到令其“世作藩屏”的目的。
唐太宗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有如下两个内容:
1置内属少数民族政权于周边,以作藩屏。
2在唐周边地区扶植亲唐政权,以作藩屏。
(三)纵横捭阖的地缘制衡思想。
其主要内容有:①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如联薛延陀制突厥。②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势力均衡,如联新罗攻高丽、百济以及联合铁勒诸部扼制薛延陀。③联近抗远,服近慑远,稳定近邻以攻击或威慑远方政权,如联合吐谷浑以对付吐蕃。④另外,唐太宗还有针对某一特定政权内部制定的制衡思想,旨在分化瓦解其势力,造成内部争权夺利,削弱统治实力,这尤其体现在对薛延陀的问题上。
唐太宗实行地缘制衡的策略思想及其基本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
1远交近攻,拉拢与孤立并用——唐与东突厥、 薛廷陀的地缘制衡关系。
2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均势。
【太宗争议】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有错误。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这个被某些人认为是错误的举动,但是,就当时形势来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发动战争的责任是高丽,高丽悍然进攻唐朝附庸国新罗挑起战端,为了维护权威,唐需要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附属国的利益。第二,战争中,唐军是正义和人性的,这也是保证唐军损失非常小的一个外在条件,在唐军攻占的城池中,均拥护唐军。但是由于为了保持正义性和人性化,导致偏求稳,而使战期拉长。第三,唐军的撤退和后续战争,充分体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高超的战略思想,唐军以2000人的损失消灭高句丽数十万人,千古罕见。撤退之时,敌将城墙跪拜,也实属罕见。唐军后期的军事骚扰和政治封锁,使高句丽的实力每况愈下,最终高宗消灭这一小丑。
还有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这些使唐太宗后期没有前期勤俭,但是比康熙,乾隆等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当然,没有任何完整证据表明太宗大量歪曲历史。同时,不仅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数百,董狐直笔,陈寿索贿,太史被宫,不要说清朝的文字狱了,另外,许敬宗和武则天对李世民并没有好感,这样表明,唐初历史应该具有可信度的。
不过,系数一生,唐太宗毕竟是个明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过度奢侈糜烂的错误。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不顾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劝阻,对归顺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给土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部落享受够唐朝的恩惠后胃口反而越来越大,索性就叛乱了。
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病情不断恶化。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逝世。享年仅五十一岁。
【后妃子女】
皇后
长孙皇后
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史学家评论最具有知性的皇后。秦王妃期间,众臣属就莫不感激,在皇后位,治理后宫井井有条,对贞观政策路线颇有影响,早逝,太宗皇哀伤不已,常举目远眺昭陵,自后未再立皇后,皇后生幼子幼女晋王和晋阳公主被太宗亲自带在身边,太宗崩,与皇后同葬一穴,开创帝后合穴先例。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妃嫔
韦贵妃 韦?,字泽,初嫁李珉,生定襄县主,嫁太宗,韦妃生临川公主和纪王李慎。
杨贵妃 杨妃,生赵王李福,为与隋炀帝女杨妃区别又称小杨妃,贵妃应为死后追封。
徐贤妃 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於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其妹徐婕妤则为高宗妃嫔。
燕德妃 燕妃
杨妃 隋炀帝女
阴妃 后降为嫔
韦昭容 韦尼子
杨婕妤 杨恭道第三女
萧美人 萧铄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长女
萧才人 萧铿第二女
武才人 武则天
杨氏 李元吉之妻
王氏
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因谋反被废)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李宽,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之女杨妃)有文武才,唐高宗时期被冤杀。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因争皇位被贬,高宗年间备受尊崇)(619年?652年)字惠褒,武德二年(619年)生,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宜都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少善属文,工书法:《唐书本传》、《书断》,太宗以李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李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皇太子李承乾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被贬,后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同母弟,李世民称其不如禽兽。李恪被害,徙居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皇子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女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 李丽质(母长孙皇后,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谏)
豫章公主(长孙皇后养女)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 巴陵公主(?—653年),下嫁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与房遗爱谋反,被唐高宗赐死。显庆中追赠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
临川公主(母韦贵妃)
清河公主 李敬
兰陵公主 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关于安康公主,唐史只有一句话:“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
高阳公主(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 李明达(母长孙皇后,公主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为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早薨,有其母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封衡山公主)
【主要诗作】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
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
鸡鸣关早开。
【赐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出猎】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望终南山】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元日】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喜雪】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编年纪事】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唐太宗仍嫌这种肉刑太残酷,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再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贞观元年(六二七)唐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贞观元年(六二七)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贞观元年(六二七)十月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
贞观元年(六二七)末,吏部侍郎刘林甫奏请以后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太宗诏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参选。太宗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房玄龄并省中央官员,只留下文武官额六百四十三人。
贞观二年(六二八),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贞观二年(六二八)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报每月囚徒的账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议定,以免冤滥。接着又逐个带进囚徒,轮到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太宗认为善果虽有罪,官品不低,不应与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带进,可在太极宫承天门左右朝堂听判决。
贞观二年(六二八),关内发生旱灾,百姓缺粮,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四月,太宗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贞观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六二八)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六二八)末,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男非常高兴,派使入贡。
贞观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唐朝初年,凡国家军政大事,中书舍人各依自己的见解,签署自己的名字,被称做五花判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由给事中、黄门侍郎校正。贞观三年(六二九)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贞观三年(六二九)大旱,太宗诏求直言,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条意见。太宗大喜,招马周入见,令他宿直门下省,不久以马周为监察御史,终至拜相。
贞观三年(六二九)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
贞观三年(六三?)闰十二月,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朝唐。东谢、南谢是南蛮的分支,分布在黔西。唐太宗下诏以东谢之地为应州(今贵州德江县贞观三年(六三?)闰十二月,??酋长谢能羽及兖州蛮向唐入贡。太宗诏以??之地为?州。党项酋长细封步赖降唐,唐以其地为轨州境),南谢之地为庄州(今贵州境内),隶属于黔州都督
贞观四年(六三?)正月,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六三?)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颉利的亲信康苏密以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贞观四年(六三?)三月,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唐太宗赐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
贞观四年(六三?)三月,唐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突至苏尼失兵营,俘颉利,送往长安。
贞观四年(六三?)九月,伊吾城主到长安朝唐。先是伊吾内属,隋于其地设置伊吾郡;隋末,城主向突厥称臣。颉利被唐攻灭后,伊吾城主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太宗阅读中医著作《明堂针灸书》后,认为人的五脏都归结在背部。于是于贞观四年(六三?)十一月下令,此后审讯犯人,不得鞭击背部。
贞观四年(六三?),全国丰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归故里,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一年仅判处了二十九人死刑。
贞观四年(六三?)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御田锹)、药师惠日等来唐,是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
贞观五年(六三一),开党项之地为十六州。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林邑、新罗都遣使到唐。
贞观五年(六三一)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制:“判决死罪,要在两天内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门下省还要再检查,有依法应当死而处境堪怜者,另外写状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两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关天,以示慎重。只有犯恶逆罪(隋立“十恶不赦”之科,唐承之)的人只奏一次。
贞观六年(六三二),太宗乃止。增置三师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宗与侍臣论安危之本。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焉耆王遣使入贡,唐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去册立泥孰为奚利?咄陆可汗。
贞观六年(六三二)十一月,契?(铁勒十五部之一)部落酋长契?何力率所部六千余家到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向唐政府归降。
贞观七年(六三三),太宗赦死囚,李淳风造浑天黄道仪。
贞观八年(六三四),李靖等赴诸道察情,
贞观九年(六三五),唐高祖李渊卒,唐平吐谷浑,
贞观十年(六三六),唐建南北衙
贞观十年(六三六)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长孙氏卒,年三十六岁
贞观十一年(六三七)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太宗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二年(六三八)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骑。
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太宗停世袭刺史
贞观十四年(六四?)流鬼国遣使入贡, 侯君集灭高昌,唐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礼官改礼制,唐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唐蕃和亲,席君买平吐谷浑之乱,册封百济王,李世绩败薛延陀
贞观十六年(六四二)魏王泰上《括地志》,太宗徙死罪者实西州,禁自伤肢体,郭孝恪败西突厥咄陆可汗
贞观十七年(六四三)魏征卒,征高丽,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承乾造反,被废,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六四四)太宗亲征高丽
贞观十九年(六四五)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 玄奘取经回国,张亮、程名振拔高丽卑沙城,李世绩攻高丽辽东城,契?何力等勇击高丽,高丽白岩城降,太宗破高丽安市救兵,太宗下诏从高丽班师。
贞观二十年(六四六) 薛廷陀咄摩支降唐,敕勒诸部朝唐
贞观二十一年 (六四七)唐发兵攻龟兹,太宗哭高士廉,骨利干入贡,王波利造船攻高丽,突厥车鼻可汗向唐朝入贡,西赵酋长赵磨内附
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薛万彻等率军击高丽,李百药卒,结骨入朝,松外蛮附唐,契丹首领曲据内附,阿史那贺鲁降唐,王玄策破中天竺,房玄龄卒,
贞观二十三年 (六四九)徒莫祗等蛮内附
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是月,太宗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祖籍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成纪乡人),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论家、书法家和诗人。堪称“千古一帝”。太宗皇帝在唐朝建立中出生入死,运筹帷幄,在李卫公答对中对其军事思想给予了详细介绍。 即位后,统一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同时执行夷汉一家的政策,是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良好的时期,在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人称他在贞观年间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太宗的飞草非常著名,开创了行书写碑。太宗诗歌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太宗编写了著名的秦王破阵乐。在《帝范》《唐会要》等书籍中,对太宗的政治理论有相当多的描述。
【李世民早年】
唐太宗于隋朝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贵族之家,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长孙氏,后称长孙皇后。
隋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十万骑围困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李世民应募从屯卫将军云定兴前往救援,提出虚张军容,昼引旌旗数十里,夜以钲鼓相应的疑兵计。时值东都及诸郡援兵亦至忻口(今忻县北),迫使突厥始毕可汗解围而去。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李渊决意西向关中。任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于七月随李渊自太原(今太原西南)南下。途中李渊一度动摇,欲还师更图后举。世民坚决主张继续进军,提出先入咸阳,号令天下的方略。八月,进攻霍邑(今霍州),先率轻骑至城下,诱隋守将宋老生出战,继而率骑猛冲其侧背,配合李渊、建成正面攻击,斩宋老生,克其城。九月,军至河东(今永济西南),力主急速进军长安(今西安),遂奉命率前军西渡黄河,顺利占领渭河以北地区,各大族豪强纷至军门投效,数支农民起义军亦来归附,兵力迅速发展至13万人。十一月,会诸军攻克长安。李渊立代王杨侑为帝。世民被封为秦国公。
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以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就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为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一次是对陇右薛举父子集团的战役,唐武德元年,薛举率军进攻关中,双方在现陕西长武县发生激战,在这里,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退回长安。但不久,他便在浅水原之战彻底打败薛军,消灭了陇东集团。
第二次,刘武周依附突厥,南下进攻唐朝,攻占了晋阳,李世民不畏艰险,终于击溃了敌人主力,并乘胜追击,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对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战役。这次战役规模为唐统一战争中最大的。在这次战役中,李世民先将王世充击败,围困在洛阳,令其无粮草供应,待其自毙。就在洛阳将下未下之时,河北的窦建德军十余万众号称三十万为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现在唐军背后,李世民力排众议,在虎牢之战中大败窦建德军,生擒窦建德。洛阳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这次李世民一举两克,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第四次是平定刘黑闼的战役,刘黑闼是窦建德的部下,他打着为窦建德复仇的旗号,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挥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战役,仅仅两个月就取得了胜利。(其他两个战役是由李孝恭指挥的平定杜伏威的江淮军和平定以江陵为根据地的萧铣的梁政权)。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武德四年冬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食邑增至二万户。高祖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李世民在战斗中注重战前侦察,虽屡次遇险,但每次战斗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于制造战机,当敌强我弱时,他经常用“坚壁挫锐”的战法拖垮敌人,战斗中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胜利后勇追穷寇,不给敌人喘息之机,因此获得了每次战役的胜利。在统一边疆的战争中,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明于知将,选拔良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赫赫武功也永垂青史!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
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谋略,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犹豫不决。李建成随即联合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是年,李建成向李渊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借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马,然后趁机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在危急时刻决定背水一战,先发制人。玄武门事变之后仅仅三天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从他父亲手里接过政府的实际控制权。八月初九,唐高祖让位,李世民便做了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史学评价】
《新唐书》:
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旧唐书》评价:
史臣曰: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吴兢在《贞观政要·序》中说:“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振古而来,未之有也。”
《贞观政要》集论的撰者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於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后之人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岂不交有所益乎!”这里所说,太宗在正心修身,齐家明伦方面,有愧於二帝三王之事,主要是指太宗与其兄李建成的皇位之争。
明宪宗在命儒臣订正重刊《贞观政要》时写道:“太宗在唐为一代英明之君,其济世康民,伟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纯也。”
【丰功伟绩】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的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这就不难认人们想起贞观四年(630)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632)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审查时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5 太宗朝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上没有取得战略胜利外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这与当时的国力、军队战斗力、整体战略、用人选将与配合默契、过程协调一致等重要因素是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华历史上的名将名相中,贞观朝占有相当的比例,在中华军事史上,贞观朝的战例也多被引用;
6 气吞天下的“天可汗”气质,李世民多次以少吓多,经典之役就是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就对比宋真宗在寇准一再坚持和请求下才勉强在大军护卫下到达澶州南城,而又要战战兢兢的马上要回去是何等的天壤之别啊!
7 胸怀大局、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太宗朝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乐不思蜀,他们不但同唐人一样可以自由自在的生存,还可以做官,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芯何力、黑齿常之、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们身上正好反映出李世民民族政策的光辉,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时那时繁荣富强、威甲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
8 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重视教育活动、普及官吏选聘、当时的国子学、太学之盛、地方也有不少学校,如此才不难想起当时的教化呢,同时当时的科举也规范化、考选公平,以进士科最为杰出,如此才有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言“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的教育及科举为政治上提供优秀人才同文化精髓——唐诗及经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9 工书法、富文词,太宗皇帝个人修养及天赋极高,在书法同文词上也颇有名气,在他大力宏扬和鼓励支持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10 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太宗朝在廉政建设方面是相当成功的,他并没有像朱元璋一样严惩贪官污吏,而是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中央领导班子、重视地方长官选举,当时朝廷中不少卿相家境贫困,温彦博、戴胄、于志宁、魏征、张玄素等等,再加上良好风气的宣传和行政监督,及时预防了官员犯错,因此当时的官员相当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太宗皇帝也比较注意节俭,不滥用民力、注意与民休息,当时社会形成了一种朴素求实的作风;太宗皇帝也相当重视农业,京官外巡回京太宗先问及此事,因太子冠礼与农时违背而更改;
11 由于社会安定,商业经济得到发展,全国新兴了许多商业城市,城市业有相当的发展,广州、杭州、扬州、成都、江陵、凉州等城市经济发展相当迅猛,长安同洛阳作为世界经济大都会就不言而喻了,这为封建经济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对玄奘佛学的支持同西游的肯定,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及东联新罗、日本,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使吐蕃从奴隶制社会迈入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综上所述,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卓越的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留下了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也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
第一、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而隋炀帝暴政、奢侈腐化、奴役百姓、穷兵黩武,破坏社会生产,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认识到了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第二、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首先,唐太宗认识到了统治者与人民是“舟与水”的关系,通过土地赋税制度的调整以“安百姓”。二是认识到了重用人才,虚怀纳谏的意义,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三是加强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
注意: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
在李世民统治其间,唐朝国力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晚年著《帝范》一书以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他在位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行科举制。
6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门代理国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病死于长安含风殿。葬于今陕西礼泉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谥号为“文皇帝”。
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魏征直谏200多次直陈他的过失。
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死后更以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所作《兰亭集序》为陪葬品。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与后来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并肩而立。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使唐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人民富裕安康,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由于他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所以人们把他统治的这一段时期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时期。
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原因,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唐太宗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他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在潮湿的旧宫殿,但他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
贞观之初,在唐太宗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了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太宗在位20多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0余人,其中大臣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
太宗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严格遵循德才兼备的原则。太宗认为只有选用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达到天下大治,因此他求贤若渴,曾先后5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以便使更多的人才显露出来。?由于唐太宗重视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正是这些栋梁之才,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唐太宗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划一和稳定。在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三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几乎达到了封建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刑措”即可以不用刑罚。
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治世最好的榜样。使唐朝在当时与西方国家相比,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史书记载:
贞观年间“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二、开放国境
由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西方变得支离破碎。到了隋朝时中国已经几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了,而唐帝国尤其是贞观时期的唐朝更是当时世界唯一的文明最为强盛的大一统帝国,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地民商来往不断,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纷纷赞叹唐朝的盛世,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唐朝的各国人,大多数以成为大唐人为荣。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贞观时期的唐王朝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完全开放的王朝,比汉朝的仅限于贸易和传教还要开放,以至于各国各地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来到唐朝一睹唐帝国的的风采,唐朝政府还在设立流所(和现在的使馆差不多),颇为开放边境和关口。极尽吸收外来文化和物质文明。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政治清平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华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政治,这也许是李世民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八百五十三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总统华盛顿有点像他的学生)。
五、商业发达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将眼光放到很远。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 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贞观之治”总结
1 含义: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历史上把这一时期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称为“贞观之治”。
2 原因: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3 政绩:
第一,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第二,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
第三,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
第四,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一,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
【天可汗之路】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胜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而至于“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则由于后世朝代偃武修文的风气,甚至成为了古代史上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尤其是贞观年间,大唐帝国四面出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第一个时期,唐太宗时期,全面扩张,四面出击。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级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候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候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入藏。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第二个时期,征战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向新成立的唐朝朝贡,但实际上却对唐朝持怀有敌视态度。到后来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新唐书》“(百济)与高丽连和伐新罗,取四十余城。发兵守之,又谋取棠项城,绝贡道”,新罗告急),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唐太宗东征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想犯贱只管放马过来!这么生猛的话,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李绩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优秀将领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四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五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不久,李绩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绩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现在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型大败而归。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六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资治通鉴》上说“延寿、惠真帅其众三万六千八百人请降,入军门,膝行而前,拜伏请命。”)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唐军围攻数月不克。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而这种方式过去一直是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此战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最终却未能灭亡高句丽。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属于战败了,痛心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但这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毋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为今后唐朝彻底征服朝鲜打下了基础。
贞观二十二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地缘战略思想】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唐太宗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唐王朝利益的战略思想。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思想内容。
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土广大,边界线绵延曲折,地缘形势复杂,并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历观这一时期唐与周边所发生的诸多地缘关系,既有与唐军事利益攸关的,也有与唐政治、外交利益攸关的,还有与唐经济利益攸关的,更多的则是几种利益兼而有之,错综复杂。唐太宗比较成功地处理了与突厥、吐蕃、高昌及西域诸国、高丽、新罗、百济等国之间的关系。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正是在处理与周边地缘关系的实践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具有他个人的独有特色,两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贯穿于他的地缘战略思想的始终。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积极进取。这是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的最显著的特色,也是其思想中最成功、最可取的地方。唐太宗的雄大豪迈是历代许多帝王所不可比拟的,这也是他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二是灵活应对。唐太宗在重大变故面前不惊慌失措,他能够依据客观形势和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从而较大程度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三是冷静务实。唐太宗鉴于隋亡教训,努力克服以往帝王急功近利、穷兵黩武的缺陷,注意结合现实需要,量力而行,在冷静分析的基础上推行务实政策。四是措置有序。无论是北击突厥,还是西平高昌,尤其是经略西域,都是先急后缓、由近及远,有条理、有次序地进行,从中亦可见唐太宗地缘战略决策之成熟。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突破,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业绩斐然。史载:“(贞观十四年)唐地东极于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九月。)唐太宗的突出成就正在于他以超越前人的英武雄迈之气魄,重新开拓了中华民族的疆土,为后来中国版图的确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这一辉煌业绩的获得,是与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密切不可分的。即使今天看来,唐太宗的地缘战略思想里面也不乏可取之处。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着眼于争夺关中、巩固“中国”的固本思想。其中居重驭轻的关中本位思想,乃是唐太宗成就帝业的“根本”,也是其地缘战略思想的出发点。 太宗“深根固本,治安中国”之思想,既有传统政策沿袭之因素,又有出于当时初唐政治、经济背景考虑之因素,特别是对地缘因素的考虑,为巩固政权、密切中外关系、发展经济进而增强国力而不得不为之。
(二)以夷制夷、保藩固圉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体现在以“怀辑”政策绥纳归附民族,并将其内徙安置在唐周边地区的一系列行为上,从而达到令其“世作藩屏”的目的。
唐太宗的地缘藩屏思想主要有如下两个内容:
1置内属少数民族政权于周边,以作藩屏。
2在唐周边地区扶植亲唐政权,以作藩屏。
(三)纵横捭阖的地缘制衡思想。
其主要内容有:①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如联薛延陀制突厥。②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势力均衡,如联新罗攻高丽、百济以及联合铁勒诸部扼制薛延陀。③联近抗远,服近慑远,稳定近邻以攻击或威慑远方政权,如联合吐谷浑以对付吐蕃。④另外,唐太宗还有针对某一特定政权内部制定的制衡思想,旨在分化瓦解其势力,造成内部争权夺利,削弱统治实力,这尤其体现在对薛延陀的问题上。
唐太宗实行地缘制衡的策略思想及其基本情况大致有如下几种:
1远交近攻,拉拢与孤立并用——唐与东突厥、 薛廷陀的地缘制衡关系。
2扶弱抑强,保持地区均势。
【太宗争议】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也是人,人无完人,是人就有错误。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一是征伐高丽,这个被某些人认为是错误的举动,但是,就当时形势来看,此征是必要的和需要的。第一,发动战争的责任是高丽,高丽悍然进攻唐朝附庸国新罗挑起战端,为了维护权威,唐需要发动战争来保护自己的附属国的利益。第二,战争中,唐军是正义和人性的,这也是保证唐军损失非常小的一个外在条件,在唐军攻占的城池中,均拥护唐军。但是由于为了保持正义性和人性化,导致偏求稳,而使战期拉长。第三,唐军的撤退和后续战争,充分体现了李世民的胸怀和高超的战略思想,唐军以2000人的损失消灭高句丽数十万人,千古罕见。撤退之时,敌将城墙跪拜,也实属罕见。唐军后期的军事骚扰和政治封锁,使高句丽的实力每况愈下,最终高宗消灭这一小丑。
还有奢侈现象的明显增加。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这些使唐太宗后期没有前期勤俭,但是比康熙,乾隆等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还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参与史官所写的起居注当中。这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朝政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但唐太宗这个名君却犯了一个颇大的历史错误,影响干预了史官的公正性。当然,没有任何完整证据表明太宗大量歪曲历史。同时,不仅仅是太宗,自春秋,看史者何止数百,董狐直笔,陈寿索贿,太史被宫,不要说清朝的文字狱了,另外,许敬宗和武则天对李世民并没有好感,这样表明,唐初历史应该具有可信度的。
不过,系数一生,唐太宗毕竟是个明君,在晚年也反省自己晚年过度奢侈糜烂的错误。他对太子李治教诲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你应该从历史中找古代的贤明帝王为学习的典范,像我这样的不足以效法。我做了许多错事,比如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常有兴造,犬马鹰隼没有不去的地方,行游四方又劳民伤财,这都是大错,你不要以为这都是好事,总想学着去做。”
唐太宗在贞观初期不顾大臣魏征和李大亮的劝阻,对归顺的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要土地给土地要物资给物资,结果这些部落享受够唐朝的恩惠后胃口反而越来越大,索性就叛乱了。
后来唐太宗也自己检讨:“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初不纳魏征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贞观二十年(646年),辽东战役回来时,唐太宗得病,此后一直调养,由此开始服用方士提炼的金石丹药。先前唐太宗还曾经嘲笑秦皇汉武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现在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进去了。到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又得了“风疾”,烦躁怕热,便让人在骊山顶峰修翠微宫,第二年,派人从中天竺求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病情不断恶化。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逝世。享年仅五十一岁。
【后妃子女】
皇后
长孙皇后
唐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后之一,当代史学家评论最具有知性的皇后。秦王妃期间,众臣属就莫不感激,在皇后位,治理后宫井井有条,对贞观政策路线颇有影响,早逝,太宗皇哀伤不已,常举目远眺昭陵,自后未再立皇后,皇后生幼子幼女晋王和晋阳公主被太宗亲自带在身边,太宗崩,与皇后同葬一穴,开创帝后合穴先例。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妃嫔
韦贵妃 韦?,字泽,初嫁李珉,生定襄县主,嫁太宗,韦妃生临川公主和纪王李慎。
杨贵妃 杨妃,生赵王李福,为与隋炀帝女杨妃区别又称小杨妃,贵妃应为死后追封。
徐贤妃 徐惠,湖州长城人。生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八岁自晓属文。父孝德,尝试使拟《离骚》为《小山篇》曰:“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孝德大惊,知不可掩,於是所论著遂盛传。太宗闻之,召为才人。手未尝废卷,而辞致赡蔚,文无淹思。帝益礼顾,擢孝德水部员外郎,惠再迁充容。又言:“伎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鸠毒,侈丽纤美,不可以不遏。志骄於业泰,体逸於时安。”其剀切精诣,大略如此。帝善其言,优赐之。帝崩,哀慕成疾,不肯进药,曰:“帝遇我厚,得先狗马侍园寝,吾志也。”复为诗、连珠以见意。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赠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其妹徐婕妤则为高宗妃嫔。
燕德妃 燕妃
杨妃 隋炀帝女
阴妃 后降为嫔
韦昭容 韦尼子
杨婕妤 杨恭道第三女
萧美人 萧铄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长女
萧才人 萧铿第二女
武才人 武则天
杨氏 李元吉之妻
王氏
子
太子李承乾(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彪悍聪颖者,因谋反被废)
楚王李宽(母不详,早薨)李宽,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贞观初追封,无后,国除。
吴王李恪(母隋炀帝之女杨妃)有文武才,唐高宗时期被冤杀。
魏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太宗皇子中最为博学者,最受宠爱者,因争皇位被贬,高宗年间备受尊崇)(619年?652年)字惠褒,武德二年(619年)生,武德三年(620年)六月封为宜都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越王,徙封魏王。少善属文,工书法:《唐书本传》、《书断》,太宗以李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李泰撰括地志,诏令付秘阁。贞观十七年(643年),因与皇太子李承乾争夺皇位的继承权而被贬,后改封为顺阳郡王,徙往均州郧乡县。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进封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郧乡县,时年33岁。
齐王李佑(母阴妃,后废为庶人)
蜀王李?(母隋炀帝女杨妃,李恪同母弟,李世民称其不如禽兽。李恪被害,徙居巴州。)
蒋王李恽(母王氏)
越王李贞(母燕妃)
高宗李治(原为晋王,母长孙皇后,皇子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
纪王李慎(母韦妃)
江殇王李嚣(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简(母不详,早薨)
赵王李福(母杨妃)
曹王李明(母杨氏)
女
襄城公主
汝南公主
南平公主
遂安公主
长乐公主 李丽质(母长孙皇后,出嫁时因太宗要给的嫁妆倍于长公主而被魏征谏)
豫章公主(长孙皇后养女)
巴陵公主(下嫁柴令武) 巴陵公主(?—653年),下嫁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与房遗爱谋反,被唐高宗赐死。显庆中追赠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东阳公主
临川公主(母韦贵妃)
清河公主 李敬
兰陵公主 李淑
晋安公主
安康公主(关于安康公主,唐史只有一句话:“安康公主,下嫁独孤谋。”)
新兴公主
城阳公主(母长孙皇后)
高阳公主(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晋阳公主 李明达(母长孙皇后,公主中唯一被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者,为太宗最为喜爱的女儿,多受众臣喜爱,早薨,有其母风)
常山公主
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初封衡山公主)
【主要诗作】
赐房玄龄
太液仙舟迥,
西园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
鸡鸣关早开。
【赐萧?】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出猎】
楚王云梦泽,汉帝长杨宫。岂若因农暇,阅武出?嵩。
三驱陈锐卒,七萃列材雄。寒野霜氛白,平原烧火红。
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
长烟晦落景,灌木振严风。所为除民瘼,非是悦林丛。
【望终南山】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元日】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喜雪】
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累白,萦峰莲抱素。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编年纪事】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初一,改元贞观。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贞观元年(六二七)正月,唐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与学士、法官等人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唐太宗仍嫌这种肉刑太残酷,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再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诏从之。
贞观元年(六二七)唐天节将军、燕郡王李艺据泾州反。
贞观元年(六二七)二月,并省全国的州县,将全国分为十道,即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废郡为州,故每道各辖若干州。
贞观元年(六二七)十月岭南酋长冯盎遣子入朝
贞观元年(六二七)末,吏部侍郎刘林甫奏请以后四时听选,随阙注拟,人以为便。太宗诏命一部分人到洛州参选。太宗说“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命房玄龄并省中央官员,只留下文武官额六百四十三人。
贞观二年(六二八),诏各地置义仓。薛延陀首领夷男受唐封为可汗,建汗庭于漠北。
贞观二年(六二八)三月,大理少卿胡演向太宗上报每月囚徒的账目。太宗命令后大辟罪由中书、门下省四品以上官和尚书省议定,以免冤滥。接着又逐个带进囚徒,轮到岐州刺史郑善果时,太宗认为善果虽有罪,官品不低,不应与于囚徒之列。于是,又命以后三品以上官犯罪,不用带进,可在太极宫承天门左右朝堂听判决。
贞观二年(六二八),关内发生旱灾,百姓缺粮,有许多人卖儿卖女以换取衣粮。四月,太宗诏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儿童,交还父母。又因去年久雨,今年又遭受旱灾、蝗灾,大赦天下。
贞观二年(六二八)四月,突利派使来唐请求援助。太宗召集大臣讨论,兵部尚书杜如晦请出兵攻突厥。贞观三年(六二九)十二月,突利可汗入朝,太宗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赐爵北平郡王。
贞观二年(六二八)九月,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唐太宗命尚书左丞戴胄和给事中杜正伦在掖庭西门简选宫人,前后放出宫女又达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六二八)末,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男非常高兴,派使入贡。
贞观三年(六二九)三月,太宗以房玄龄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以尚书右丞魏征守秘书监,均参与朝政。房玄龄善谋略,杜如晦善决断,为唐朝名相,并称“房杜”。
唐朝初年,凡国家军政大事,中书舍人各依自己的见解,签署自己的名字,被称做五花判事。由中书侍郎、中书令审查,由给事中、黄门侍郎校正。贞观三年(六二九)四月,唐太宗重新申明旧的制度,于是很少发生错事。
贞观三年(六二九)大旱,太宗诏求直言,马周代常何向太宗提了二十多条意见。太宗大喜,招马周入见,令他宿直门下省,不久以马周为监察御史,终至拜相。
贞观三年(六二九)八月,命兵部尚书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去征讨突厥。突厥俟斤九人带领三千骑兵降唐,拔野古、仆骨、奚等酋长也帅部众降唐。
贞观三年(六三?)闰十二月,东谢酋长谢元深、南谢酋长谢强朝唐。东谢、南谢是南蛮的分支,分布在黔西。唐太宗下诏以东谢之地为应州(今贵州德江县贞观三年(六三?)闰十二月,??酋长谢能羽及兖州蛮向唐入贡。太宗诏以??之地为?州。党项酋长细封步赖降唐,唐以其地为轨州境),南谢之地为庄州(今贵州境内),隶属于黔州都督
贞观四年(六三?)正月,李绩在白道败突厥,李靖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贞观四年(六三?)正月,李靖率三千骑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袭定襄,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大惊,迁牙帐于碛口。颉利的亲信康苏密以隋炀帝后萧氏及其孙杨政道降唐。
贞观四年(六三?)三月,各族君长都到长安请唐太宗称天可汗,唐太宗笑道:“我为大唐天子,难道又为可汗之事吗?”但此后唐太宗赐给西北各族君长的玺书都用“天可汗”的称号。
贞观四年(六三?)三月,唐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突至苏尼失兵营,俘颉利,送往长安。
贞观四年(六三?)九月,伊吾城主到长安朝唐。先是伊吾内属,隋于其地设置伊吾郡;隋末,城主向突厥称臣。颉利被唐攻灭后,伊吾城主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唐朝在伊吾设置西伊州(今新疆哈密)。
太宗阅读中医著作《明堂针灸书》后,认为人的五脏都归结在背部。于是于贞观四年(六三?)十一月下令,此后审讯犯人,不得鞭击背部。
贞观四年(六三?),全国丰收,流散到各地的百姓回归故里,米每斗不超过三、四钱,一年仅判处了二十九人死刑。
贞观四年(六三?)八月,日本遣使犬上三田耜(亦作御田锹)、药师惠日等来唐,是为日本第一次遣唐使。
贞观五年(六三一),开党项之地为十六州。日本第一次遣唐使犬上御田锹等至唐(奉使在上年)。林邑、新罗都遣使到唐。
贞观五年(六三一)十二月初二日,唐太宗制:“判决死罪,要在两天内五次申奏,下各州的要三次申奏;行刑当天,尚食局不得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寺不得奏乐。门下省还要再检查,有依法应当死而处境堪怜者,另外写状上奏。”五次申奏是指行刑前两天到行刑之日共上奏五次,人命关天,以示慎重。只有犯恶逆罪(隋立“十恶不赦”之科,唐承之)的人只奏一次。
贞观六年(六三二),太宗乃止。增置三师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宗与侍臣论安危之本。长孙后贺太宗喜得谏臣,焉耆王遣使入贡,唐太宗派鸿胪少卿刘善因前去册立泥孰为奚利?咄陆可汗。
贞观六年(六三二)十一月,契?(铁勒十五部之一)部落酋长契?何力率所部六千余家到沙州(今甘肃敦煌西)向唐政府归降。
贞观七年(六三三),太宗赦死囚,李淳风造浑天黄道仪。
贞观八年(六三四),李靖等赴诸道察情,
贞观九年(六三五),唐高祖李渊卒,唐平吐谷浑,
贞观十年(六三六),唐建南北衙
贞观十年(六三六)六月二十一日,太宗皇后长孙氏卒,年三十六岁
贞观十一年(六三七)八月,侍御史马周上疏朝廷,建议政府应重视州县地方官吏的选任。太宗闻奏,深以为是,决定以后刺史由他亲选,县令则由京官五品以上各举一人。
贞观十二年(六三八)立薛延陀小可汗,太宗建百骑。
贞观十三年(六三九)太宗停世袭刺史
贞观十四年(六四?)流鬼国遣使入贡, 侯君集灭高昌,唐置安西都护府于交河,礼官改礼制,唐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十五年(六四一)唐蕃和亲,席君买平吐谷浑之乱,册封百济王,李世绩败薛延陀
贞观十六年(六四二)魏王泰上《括地志》,太宗徙死罪者实西州,禁自伤肢体,郭孝恪败西突厥咄陆可汗
贞观十七年(六四三)魏征卒,征高丽,李世民命画功臣像于凌烟阁,太子承乾造反,被废,立晋王治为皇太子
贞观十八年(六四四)太宗亲征高丽
贞观十九年(六四五)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降唐。 玄奘取经回国,张亮、程名振拔高丽卑沙城,李世绩攻高丽辽东城,契?何力等勇击高丽,高丽白岩城降,太宗破高丽安市救兵,太宗下诏从高丽班师。
贞观二十年(六四六) 薛廷陀咄摩支降唐,敕勒诸部朝唐
贞观二十一年 (六四七)唐发兵攻龟兹,太宗哭高士廉,骨利干入贡,王波利造船攻高丽,突厥车鼻可汗向唐朝入贡,西赵酋长赵磨内附
贞观二十二年(六四八)薛万彻等率军击高丽,李百药卒,结骨入朝,松外蛮附唐,契丹首领曲据内附,阿史那贺鲁降唐,王玄策破中天竺,房玄龄卒,
贞观二十三年 (六四九)徒莫祗等蛮内附
贞观二十三年(六四九)五月,唐太宗病危。临终前,他召见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让他们辅佐太子治听政。是月,太宗病逝于翠微宫含风殿。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刘欣
一、西汉哀帝刘欣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字和,生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月壬辰日。成帝死后,十九岁的刘欣于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继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此即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汉哀帝。
史称汉哀帝少年时原本不好声色,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汉哀帝刚即位时,是个想有一番做为的年轻皇帝。他从整萧王氏家族的势力中,总结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身为皇帝,必须政由己出,决不能像汉成帝那样大权旁落,任人摆布。
哀帝即位之初,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辅政,他一上任就向皇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经过群臣讨论,臣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了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史民占田不得超过30顷;诸侯王的奴婢以200人为限,列侯,公主100人,史民30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没收入官。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
限田,限奴婢之令,首先遭到了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哀帝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2000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70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罢乐府,禁郡国献名兽等等。然而,这些全都成为了一纸空文。
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者,著名典故'断袖之癖"就源于此,他宠信一位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除贪婪,善媚外一无本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再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连汉武帝的陵寝都被烧毁。在位五年卒。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在位仅七年的汉哀帝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掏空而死,年仅二十五岁(另有一说:死于服用春药过量)。葬于义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八里处),(一说葬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谥为孝哀皇帝。后外戚王莽篡汉。西汉走向没落。
二、导演刘欣
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作品:小螺号(1975年)
被抛弃的人 (1983年)
公寓 (1985年)
侨乡情 (1989年)
阿罗汉神兽(1989年)
三、女画家刘欣
刘欣,女,1967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吉林人。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化部重彩高研班。现在黑龙江省大庆天然气公司美术室任职。石油画院一级画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主要从事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与研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型美展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机构、私人收藏,作品在多家媒体、期刊介绍发表。
年画《赶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盼》、《和平曲》入选第五届全国年画展,《回眸》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作品《云卷云舒》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
四、女演员刘欣
姓名:刘欣
性别:女
出生日期:12月26日
出生地:北京
身高:165cm
体重:50kg
血型:AB型
星座:摩羯座
座右铭:随其自然、简单就好、自信...
业余爱好:音乐、球类运动、游泳、上网……
最喜爱吃的东西:辣、甜、水果
最喜欢的朋友:一切谈得来的都是朋友
最喜爱的演员:克拉克·盖博、梅丽尔·斯特里普、莎朗·斯通
最崇拜的人:朱总理
最喜爱的颜色:黑、白、军绿色
最喜爱自己的作品:《红娘》、《金锁记》
最向往的地方:大自然及所有美丽的城市
最喜欢的服装:休闲装
最喜欢的动物:狗、猫、豹
最喜欢的花:百合花、玫瑰花
最喜欢的作家:张爱玲...
电影作品
《步入辉煌》饰演、凤兰子
《打左灯 向右转》饰演、碧云
《离开雷锋的日子》饰演吴娟
《东方巨人毛泽东》饰演杨开慧
《红娘》饰演红娘
《天上人间》饰演阿玉
《花街》饰演莲花仙姑
《关东民谣》饰演秦丽璞
《猎鹰》饰演马琳
《哑巴女人 哑巴弹》饰演哑巴女人秀子
《活着并且要记住》饰演喜凤
《红色年代》
《父亲爸爸》
《杨开慧》饰演向警予
《古都网事》饰演高丽苹
电视电影
2000年《若橘若藜/若桔若藜》饰演若橘
电视作品
《真心真情》饰演桑榆
《愿望年代》饰演罗琪
《白色陷阱》饰演阿丽
《千里难寻》饰演张玲
《冰雪人生》饰演方溪
《离婚餐厅》饰演门燕燕
《白领红尘》饰演林可欢
《运河人家》饰演金枝
《蓝血》饰演杨燕
《长风镖局》饰演司马帮主
《今生情难还》饰演梁明丽
《椰城故事》
《情债》
《渴望激情》饰演戴乔
《九重天》饰演沈佳宜
《威胁》饰演杨茗莉
《天剑群侠》饰演血凤凰
《2亿大追踪》饰演杨艳
《水兵俱乐部》饰军嫂
《海南媳妇》
《水兵俱乐部》
《虎胆雷霆》
《爱情飞蛾》
《黄河魂》
1993年《中方雇员》
1995年《无悔追踪》饰演许小妤
2002年《说老公坏话》饰演林娜
2003年《金锁记》饰演曹七巧
2004年《虎胆雷霆》
所获奖项
1999年荣获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红娘》
五、节目女主持人
江苏镇江人。1993年考取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6年3月代表南大参加首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冠军;1996年5月代表中国大学生首次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界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冠军。
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英语新闻栏目工作,做编译、记者和主播。1998年9月开始主播《环球?望WORLD WIDEWATCH》。1998年至今多次主持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或作为点评人,评委或提问嘉宾。1999年开始多次主持中央电视台新年晚会。
2000年8月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开播直播晚会
2001年6月主持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日”活动
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庆申奥成功直播晚会
2001年作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代表团成员之一,主持戛纳国际影视节“中国日”活动
2002年2月至8月到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应用语言中心学习法语,取得法语高级资历证书(DALF)
2002年8月至今担任《环球?望WORLD WIDEWATCH》《英语新闻CCTV NEWS〉主播
2002年10月第一次主持时事现场直播—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
2003年3月直播中国最高领导层平稳过渡
2005年直播澳门回归5周年纪念仪式
2006年开始主播每日中午一个小时的《NEWS HOUR》
2006年4月直播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
2006年7月1日主持青藏铁路正式开通直播节目
2006年8月8日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记时2周年特别节目
2006年9月6日主持北京2008残奥会吉祥物分布仪式,发布嘉宾为曾庆红副主席
曾获2001年中国新闻政府奖等奖项,国家一级播音员。刘欣精通英语,法语流利,还可以用土耳其语进行日常对话。刘欣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六、我行我show 07 届的女选手刘欣
雪碧我行我秀07 届的选手中的人气选手。
中文名:刘欣
英文名:SOSO, STAR
生日:1989.1.13
出生地:衡阳
星座:魔羯座
最喜欢的艺人:Edison 、 Jay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喜欢的花:百合
最喜欢的人:妈妈
坏习惯:懒,是个瞌睡虫
喜欢的异性类型 :吴彦祖的气质、陈冠希的可爱、周杰伦的酷、刘德华的处事态度和敬业
厌恶的异性类型:罗嗦、虚伪、不负责任
座右铭:我是我,我怕谁
喜欢的发型:爆炸式
想改变脸的哪里:整个脸再小一点
未来计划:脚踏实地演戏,有机会还是会唱歌
2004参加过湖南经视举办的《明星学院》第三名
MY SHOW成绩:13强.加入OP后夺冠!
出演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该片在第19届东京电影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七、医学硕士刘欣
男,1965年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硕士,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安徽省血液学会秘书,《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
198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年被聘任为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200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并被聘任为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担任安徽省血液学会秘书和《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
具有扎实的内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擅长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微小残留病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加了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一项,在全国性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
八、安徽省地震局官员
刘欣,1962年5月生,汉族,安徽嘉山人, 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2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学习,1982年至1987年在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工作,1987年以来,历任安徽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预测预防处)副科长、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院长,2005年10月任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曾多次被评选为安徽省地震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 项,2001年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3年、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九、复旦大学教授
教授,社会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法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学士(四川大学)。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委员会会员、香港社会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调查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4年-)、副教授(破格,1995-2004年)、系副主任(1997-99年)、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年-)、讲师(1992-94年)、助教(1989-9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04年)。
研究方向
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代表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际学术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4项。有关“阶层认知的相对剥夺论命题”和“权力衍生论”的论文已被美国及香港地区的一些著名大学列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阅读文献。
近年来的主要论文
**Liu, Xin. Forthcom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Liu, Zane Xin.2005. “A Research Report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book review).”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Issue 1.
**刘欣,2005,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5期。
**刘欣,2005,中国城市的住房不平等,复旦社会学论坛第1辑。
**刘欣,2005,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4期。
**刘欣,2005,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中国社会学(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欣,2004,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载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著,社科文献出版社。
**余红、刘欣,2004,单位与代际地位流动:单位制在衰落吗?,社会学研究6期。
**刘欣,2003,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社会学研究6期。
**刘欣,2003,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焦点和有待探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5期。
**Liu, Xin. 2002. “Strata Consciousness in Transition-era Urba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pring Issue.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春季号)。
**刘欣,2002,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社会学研究1期。
**王绍光、刘欣,2002,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社会学研究3期。
**刘欣,2001,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社会学研究5期。
**Shangguang Wang & Xin Liu. 2000. “Social Trust in Urban China: A Political-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Consumer Behavor in China” at Yale University, USA, May 14-17.
十、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学者(2002-2003)
研究方向:
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decision analysis (决策分析)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经济分析、管理经济学
主持并完成多项企事业项目管理咨询、决策咨询课题
担任多个企业公司《项目管理》、《管理经济学》课程培训专家
十一、 洛阳市主任医师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洛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常务理事。1976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5年,参加了大量急、危、重病例成功救治和疑难杂病会诊,在微利治疗颅内出血和血液净化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撰写神经内科论文 20 余篇。
十二、雕刻家刘欣
刘欣,蒙古族,又名玉淇米,号米石斋。1980年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自幼热爱美术,拜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刻艺术家李建国为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专业。现为兴安盟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雕刻作品选用天然形成的整块石头以表现两栖爬行动物为主,利用其天然,以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法,再现了动物的真实动态和生活状态。
十三、北京爱康动物医院院长
教育经历:
1998—1992年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获兽医学士学位;
1996—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系毕业,获内科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1996年怡亚世界宠物园有限公司,任医疗防治部主管;
1996年至今,北京爱康动物医院,任院长。
兼任职务:
2000年被北京农学院聘为动物临床医学指导教师。
北京爱康动物医院
十四、银川电视台《都市行者》栏目制片人
女,西安人,从小热爱文学诗词写作、音乐词曲创作。 14岁时开始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创作至今,先后发表文学诗词作品、电视稿件百余篇。创作歌词100首、歌曲30多首,发表完整歌曲四首。原西安电视台记者,现任银川电视台《都市行者》栏目制片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十五、绥化书画院院长(图)
男,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1996年毕业于绥化教育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绥化市文联副主席,绥化市美协副主席,绥化书画院院长。
199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酣秋》获优秀奖。
1999年在省第五届群星美术展览中获银奖。
2000年参加“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大展《红蜻蜓》获优秀奖。
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深秋》获优秀奖;
2000年入选“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览。
2001年参加《百川归海·百鸟归巢》全国中国画展《野鸭》获铜奖。
2001年参加“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杯全国百名名家中国画精品邀请展。
2002年参加奇迪杯第五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览《秋深鸟自静》获优秀奖。
2003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4年作品《深秋鹭自眠》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近年来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
汉哀帝刘欣(前25-前1年),字和,生于成帝河平四年丙申(公元前25年)三月壬辰日。成帝死后,十九岁的刘欣于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四月继位称帝,翌年改年号为“建平”,此即历史上的又一著名昏君汉哀帝。
史称汉哀帝少年时原本不好声色,是个熟读经书、文辞博敏的有才之君。汉哀帝刚即位时,是个想有一番做为的年轻皇帝。他从整萧王氏家族的势力中,总结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身为皇帝,必须政由己出,决不能像汉成帝那样大权旁落,任人摆布。
哀帝即位之初,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辅政,他一上任就向皇帝提出限田,限奴的建议,企图使汉家摆脱厄运。经过群臣讨论,臣相孔光、大司空何武等制定了具体规定:诸侯王,列侯,公主,史民占田不得超过30顷;诸侯王的奴婢以200人为限,列侯,公主100人,史民30人;商人不得占有土地,不许做官。超过以上限量的,田蓄奴婢一?没收入官。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极大的优势,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
限田,限奴婢之令,首先遭到了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哀帝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竟一次赏赐董贤2000顷土地,是限田最高额的近70倍,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除了限田,限奴婢令之外,哀帝还下达了一系列诏令,如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罢乐府,禁郡国献名兽等等。然而,这些全都成为了一纸空文。
哀帝有治国之志却无治国之才,又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同性恋者,著名典故'断袖之癖"就源于此,他宠信一位男宠董贤,赏赐田,令限田变赐田。董贤除贪婪,善媚外一无本事,却位居大司马,大将军三公之职。再位时天灾频频,民众苦不堪言,连汉武帝的陵寝都被烧毁。在位五年卒。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六月戊午日,在位仅七年的汉哀帝因贪色纵情把身子掏空而死,年仅二十五岁(另有一说:死于服用春药过量)。葬于义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八里处),(一说葬在扶风,去长安四十六里),谥为孝哀皇帝。后外戚王莽篡汉。西汉走向没落。
二、导演刘欣
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
作品:小螺号(1975年)
被抛弃的人 (1983年)
公寓 (1985年)
侨乡情 (1989年)
阿罗汉神兽(1989年)
三、女画家刘欣
刘欣,女,1967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吉林人。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教育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文化部重彩高研班。现在黑龙江省大庆天然气公司美术室任职。石油画院一级画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大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
主要从事现代重彩画创作、教学与研究。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大型美展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多家机构、私人收藏,作品在多家媒体、期刊介绍发表。
年画《赶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盼》、《和平曲》入选第五届全国年画展,《回眸》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作品《云卷云舒》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
四、女演员刘欣
姓名:刘欣
性别:女
出生日期:12月26日
出生地:北京
身高:165cm
体重:50kg
血型:AB型
星座:摩羯座
座右铭:随其自然、简单就好、自信...
业余爱好:音乐、球类运动、游泳、上网……
最喜爱吃的东西:辣、甜、水果
最喜欢的朋友:一切谈得来的都是朋友
最喜爱的演员:克拉克·盖博、梅丽尔·斯特里普、莎朗·斯通
最崇拜的人:朱总理
最喜爱的颜色:黑、白、军绿色
最喜爱自己的作品:《红娘》、《金锁记》
最向往的地方:大自然及所有美丽的城市
最喜欢的服装:休闲装
最喜欢的动物:狗、猫、豹
最喜欢的花:百合花、玫瑰花
最喜欢的作家:张爱玲...
电影作品
《步入辉煌》饰演、凤兰子
《打左灯 向右转》饰演、碧云
《离开雷锋的日子》饰演吴娟
《东方巨人毛泽东》饰演杨开慧
《红娘》饰演红娘
《天上人间》饰演阿玉
《花街》饰演莲花仙姑
《关东民谣》饰演秦丽璞
《猎鹰》饰演马琳
《哑巴女人 哑巴弹》饰演哑巴女人秀子
《活着并且要记住》饰演喜凤
《红色年代》
《父亲爸爸》
《杨开慧》饰演向警予
《古都网事》饰演高丽苹
电视电影
2000年《若橘若藜/若桔若藜》饰演若橘
电视作品
《真心真情》饰演桑榆
《愿望年代》饰演罗琪
《白色陷阱》饰演阿丽
《千里难寻》饰演张玲
《冰雪人生》饰演方溪
《离婚餐厅》饰演门燕燕
《白领红尘》饰演林可欢
《运河人家》饰演金枝
《蓝血》饰演杨燕
《长风镖局》饰演司马帮主
《今生情难还》饰演梁明丽
《椰城故事》
《情债》
《渴望激情》饰演戴乔
《九重天》饰演沈佳宜
《威胁》饰演杨茗莉
《天剑群侠》饰演血凤凰
《2亿大追踪》饰演杨艳
《水兵俱乐部》饰军嫂
《海南媳妇》
《水兵俱乐部》
《虎胆雷霆》
《爱情飞蛾》
《黄河魂》
1993年《中方雇员》
1995年《无悔追踪》饰演许小妤
2002年《说老公坏话》饰演林娜
2003年《金锁记》饰演曹七巧
2004年《虎胆雷霆》
所获奖项
1999年荣获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 《红娘》
五、节目女主持人
江苏镇江人。1993年考取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96年3月代表南大参加首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冠军;1996年5月代表中国大学生首次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界英语演讲比赛,获得冠军。
1997年8月进入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英语新闻栏目工作,做编译、记者和主播。1998年9月开始主播《环球?望WORLD WIDEWATCH》。1998年至今多次主持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或作为点评人,评委或提问嘉宾。1999年开始多次主持中央电视台新年晚会。
2000年8月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开播直播晚会
2001年6月主持香港国际电影节“中国日”活动
2001年7月中央电视台庆申奥成功直播晚会
2001年作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代表团成员之一,主持戛纳国际影视节“中国日”活动
2002年2月至8月到法国弗朗什孔泰大学应用语言中心学习法语,取得法语高级资历证书(DALF)
2002年8月至今担任《环球?望WORLD WIDEWATCH》《英语新闻CCTV NEWS〉主播
2002年10月第一次主持时事现场直播—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
2003年3月直播中国最高领导层平稳过渡
2005年直播澳门回归5周年纪念仪式
2006年开始主播每日中午一个小时的《NEWS HOUR》
2006年4月直播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及海峡两岸经贸论坛开幕式
2006年7月1日主持青藏铁路正式开通直播节目
2006年8月8日主持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记时2周年特别节目
2006年9月6日主持北京2008残奥会吉祥物分布仪式,发布嘉宾为曾庆红副主席
曾获2001年中国新闻政府奖等奖项,国家一级播音员。刘欣精通英语,法语流利,还可以用土耳其语进行日常对话。刘欣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六、我行我show 07 届的女选手刘欣
雪碧我行我秀07 届的选手中的人气选手。
中文名:刘欣
英文名:SOSO, STAR
生日:1989.1.13
出生地:衡阳
星座:魔羯座
最喜欢的艺人:Edison 、 Jay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喜欢的花:百合
最喜欢的人:妈妈
坏习惯:懒,是个瞌睡虫
喜欢的异性类型 :吴彦祖的气质、陈冠希的可爱、周杰伦的酷、刘德华的处事态度和敬业
厌恶的异性类型:罗嗦、虚伪、不负责任
座右铭:我是我,我怕谁
喜欢的发型:爆炸式
想改变脸的哪里:整个脸再小一点
未来计划:脚踏实地演戏,有机会还是会唱歌
2004参加过湖南经视举办的《明星学院》第三名
MY SHOW成绩:13强.加入OP后夺冠!
出演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该片在第19届东京电影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
七、医学硕士刘欣
男,1965年9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学硕士,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安徽省血液学会秘书,《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
198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卫生厅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0年被聘任为血液内科副主任医师,200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并被聘任为安徽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担任安徽省血液学会秘书和《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
具有扎实的内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医疗、教学和科研能力,擅长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与微小残留病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面。有较强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参加了安徽省“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白血病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等科研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四等奖一项,在全国性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17篇。
八、安徽省地震局官员
刘欣,1962年5月生,汉族,安徽嘉山人, 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97年8月入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1978年至1982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测量专业学习,1982年至1987年在国家地震局第二测量大队工作,1987年以来,历任安徽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地方地震工作处、预测预防处)副科长、副处长,安徽省地震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院长,2005年10月任安徽省地震局副局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曾多次被评选为安徽省地震局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 项,2001年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03年、2005年被评为安徽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九、复旦大学教授
教授,社会学哲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法学硕士(南京大学),哲学学士(四川大学)。国际社会学会社会分层委员会会员、香港社会学会会员、中国社会调查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4年-)、副教授(破格,1995-2004年)、系副主任(1997-99年)、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年-)、讲师(1992-94年)、助教(1989-92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2002-04年)。
研究方向
社会分层、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多元统计分析。
代表成果
在中国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承担国际学术基金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4项。有关“阶层认知的相对剥夺论命题”和“权力衍生论”的论文已被美国及香港地区的一些著名大学列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阅读文献。
近年来的主要论文
**Liu, Xin. Forthcom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basis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Liu, Zane Xin.2005. “A Research Report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book review).”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Societies, Issue 1.
**刘欣,2005,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制度基础,社会学研究5期。
**刘欣,2005,中国城市的住房不平等,复旦社会学论坛第1辑。
**刘欣,2005,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多元动力基础——一种权力衍生论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4期。
**刘欣,2005,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中国社会学(第4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
**刘欣,2004,转型期中国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载中国社会分层,李培林、李强、孙立平等著,社科文献出版社。
**余红、刘欣,2004,单位与代际地位流动:单位制在衰落吗?,社会学研究6期。
**刘欣,2003,阶级惯习与品味:布迪厄的阶级理论,社会学研究6期。
**刘欣,2003,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理论争辩的焦点和有待探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5期。
**Liu, Xin. 2002. “Strata Consciousness in Transition-era Urba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pring Issue.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春季号)。
**刘欣,2002,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社会学研究1期。
**王绍光、刘欣,2002,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社会学研究3期。
**刘欣,2001,转型期中国大陆城市居民的阶层意识,社会学研究5期。
**Shangguang Wang & Xin Liu. 2000. “Social Trust in Urban China: A Political-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Consumer Behavor in China” at Yale University, USA, May 14-17.
十、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学者(2002-2003)
研究方向:
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
decision analysis (决策分析)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经济分析、管理经济学
主持并完成多项企事业项目管理咨询、决策咨询课题
担任多个企业公司《项目管理》、《管理经济学》课程培训专家
十一、 洛阳市主任医师
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兼职副教授,洛阳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常务理事。1976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5年,参加了大量急、危、重病例成功救治和疑难杂病会诊,在微利治疗颅内出血和血液净化治疗脑血管疾病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实践,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杂志撰写神经内科论文 20 余篇。
十二、雕刻家刘欣
刘欣,蒙古族,又名玉淇米,号米石斋。1980年生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自幼热爱美术,拜北京故宫博物院石刻艺术家李建国为师;200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专业。现为兴安盟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协会会员。雕刻作品选用天然形成的整块石头以表现两栖爬行动物为主,利用其天然,以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法,再现了动物的真实动态和生活状态。
十三、北京爱康动物医院院长
教育经历:
1998—1992年北京农学院,畜牧兽医系毕业,获兽医学士学位;
1996—2000年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系毕业,获内科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1996年怡亚世界宠物园有限公司,任医疗防治部主管;
1996年至今,北京爱康动物医院,任院长。
兼任职务:
2000年被北京农学院聘为动物临床医学指导教师。
北京爱康动物医院
十四、银川电视台《都市行者》栏目制片人
女,西安人,从小热爱文学诗词写作、音乐词曲创作。 14岁时开始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创作至今,先后发表文学诗词作品、电视稿件百余篇。创作歌词100首、歌曲30多首,发表完整歌曲四首。原西安电视台记者,现任银川电视台《都市行者》栏目制片人,宁夏作家协会会员
十五、绥化书画院院长(图)
男,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1996年毕业于绥化教育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绥化市文联副主席,绥化市美协副主席,绥化书画院院长。
199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花鸟画展《酣秋》获优秀奖。
1999年在省第五届群星美术展览中获银奖。
2000年参加“世纪·中国风情”中国画大展《红蜻蜓》获优秀奖。
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深秋》获优秀奖;
2000年入选“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览。
2001年参加《百川归海·百鸟归巢》全国中国画展《野鸭》获铜奖。
2001年参加“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杯全国百名名家中国画精品邀请展。
2002年参加奇迪杯第五届全国工笔画作品展览《秋深鸟自静》获优秀奖。
2003入选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4年作品《深秋鹭自眠》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近年来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多家报刊上发表。
隋文帝
【隋文帝】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称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程朱理学祖师朱熹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隋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文帝在位24年,被次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位于今天的杨凌示范区下辖的杨陵区,西安西85公里处。杨陵区就因是杨坚陵墓所在才称之为杨陵。)。
【历史贡献】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家族起源】
西魏王朝期间,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开皇之治】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
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他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公元589年,大隋灭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
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
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
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程朱理学祖师爷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传说·故事】
《隋书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载:
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
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
《隋书》卷七十八云:
韦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董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同。
【皇皇圣政】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确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除三省外,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记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
(二)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三)修订「开皇律」:
修订「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馀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使隋朝早日繁荣富庶,隋文帝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四)领均田令: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犟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从而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
(五)设置粮仓:
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并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食粮集中在这些仓里,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因此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不少。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诸仓所存的食粮,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百姓军人,捐出的粮食,存入当地的社仓里由「社司」专管赈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并规定民户捐粮于社仓的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相关评价】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坚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 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公元581年,汉族人杨坚建立隋朝,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全国, 它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它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要制度,再加上大运河的开凿,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文治武功】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他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炀帝杨广曾这样歌颂过父亲:“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曾孙子越王杨侗这样赞美他,“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
理学的祖师爷朱熹激动地提到这位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歌颂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赞评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后世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他“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力行的汉化。 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鲜卑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在隋朝雄厚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前提下,隋文帝下令修建的大兴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盛世”。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杨坚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有539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唐朝不过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无比辉煌的大隋皇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长安城、洛阳城、大运河、科举制度、州县制、均田制、义仓的创立……
【后妃子女】
皇后
独孤伽罗
妃嫔
宣华夫人 陈氏 南朝陈宣帝女
容华夫人 蔡氏
尉迟氏 尉迟迥孙女
子
长子杨勇
次子杨广 隋炀帝
三子杨俊 秦王
四子杨秀 蜀王
五子杨谅 汉王
女
长女杨丽华 北周宣皇后
次女杨氏
三女杨氏
四女杨氏
五女杨阿五 兰陵公主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自称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为隋国公,杨坚承袭父爵。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杨坚由继承父亲杨忠的随国公起家,其家族曾被赐姓普六茹,,进称随王,故把自己新王朝的国号定为随,他又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与走同义,不太吉利,便改随为隋。
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
程朱理学祖师朱熹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隋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文帝在位24年,被次子杨广谋杀,终年64岁,葬于泰陵(位于今天的杨凌示范区下辖的杨陵区,西安西85公里处。杨陵区就因是杨坚陵墓所在才称之为杨陵。)。
【历史贡献】
北齐和北周时期上层贵族,曾经一度热衷于鲜卑化与西胡化。虽然北周武帝亲政之后,开始倡导汉化。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但是由于北周武帝英年早逝,北周的汉化进程一度搁浅。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立即力行汉化。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上层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儒林列传》赞曰:“高祖膺期纂历,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贲旌帛以礼之,设好爵以縻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焉。天子乃整万乘,率百僚,遵问道之仪,观释奠之礼。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于是超擢奇秀,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方,皆启黉校。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北史》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家族起源】
西魏王朝期间,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李世民外曾祖父),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岳父,李渊外祖父),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唐朝史书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独孤信是杨坚的岳父。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开皇之治】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
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杨坚登基当天,长安城出现了八百年一次的祥瑞天象----庆云,仿佛上天也在热烈庆祝大隋皇朝的成立。在中国历朝历代中,他被公认为是才智最高的皇帝,也是最为仁慈的圣皇天子。公元589年,大隋灭了南方的陈,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
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
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大隋朝建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大隋开皇盛世气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兴城(即后来长安城)和东京洛阳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隋文帝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
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
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之治”。程朱理学祖师爷激动地评价这位伟大的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后世的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可见大隋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州县两级制、均田制、大运河、科举制度、长安城、洛阳城、义仓的创立……
【传说·故事】
《隋书 高祖本纪》载: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载:
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云:
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
《隋书》卷七十八云:
韦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董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同。
【皇皇圣政】
隋朝建立初期,是一个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局面。隋文帝一登上金銮宝座,就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对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一)确立三省六部制:
中央设尚书、门下、内史三省,以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为长官,行使宰相职能,辅助皇帝处理全国事务。内史省和门下省是机要之司,内史省负责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诏;门下省负责审查内史省起草的制诏和尚书省拟制的奏抄;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每部设尚书为长官。尚书令下有尚书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判吏、礼、兵三部事,右仆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书令与左、右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八座」。开皇三年(583),改度支为民部;都官为刑部。除三省外,又设秘书和内侍二省,负责图书修撰及宫内供奉等事。另设御、都水二台,负责监察和水利。记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且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新阶段。
(二)简化地方官制:
隋初,杨坚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机构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南北朝以来,由于郡县设置过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齐、北周制设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开皇三年,杨坚从河南道行台兵尚书杨尚希的建议,废郡,改为州、县二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三)修订「开皇律」:
修订「开皇律」。对前代八十一条死罪、一五零条流罪、千馀条徒、杖等酷刑以及灭族等都一概废止。同时,又减轻了许多法律的内容,如「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其馀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对犯人处置采取审慎态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文帝对法律的改革,使法律减轻了残酷和野蛮性,在中国法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使隋朝早日繁荣富庶,隋文帝大力发展社会经济。
(四)领均田令:
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制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均田令规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种植五?)80亩,永业田20亩,妇女受露田40亩。奴婢5口给1亩。永业田不归还,露田在受田者死后归还。对一般农民,采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的政策,对于豪犟贵族兼并土地的行为则给予打击,以保证农民的正常生产。从而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均田制实行后,国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劳动力,增加赋税收入。
(五)设置粮仓:
文帝时所设的仓,可分两种,即官仓和义仓。官仓的粮储,用以供养军公人员。设置官仓的目的,即是在增加关东漕运的效率;也就是把原来关东各州对京师个别直接的输粮办法,改为集中和分段运\输的办法。并在黄河沿岸设置米仓,先把关东各州的食粮集中在这些仓里,然后利用黄河及广通渠运到京师。因此时间及人力物力,都节省不少。据唐人的估计,文帝末年诸仓所存的食粮,已可供政府五六十年之用。义仓又称社仓,设置于乡间,其储粮由人民捐纳,以备饥荒时赈济灾民。百姓军人,捐出的粮食,存入当地的社仓里由「社司」专管赈目和储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发生饥馑之时,便以某地社仓中的储粮赈济饥民。并规定民户捐粮于社仓的标准:「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义仓之设,对人民的生活来说,自是一项有力的保障。
【相关评价】
汉朝灭亡后中国经历了漫长而混乱的四分五裂的时期。汉民族陷入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厮杀战乱之中。像仿于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的黑暗时代。东晋时实际中国经过漫长的战乱的汉族已经消沉、疲惫、颓废、迷惘。中国已经接近死亡了,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已不是汉人。而是被汉人称之为蛮夷的民族。
公元306年,巴氐族人李雄称帝,定都四川成都,建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公元315年,拓跋族人猗卢称王,建国号代,占有蒙古地区。
公元319年,汉臣刘曜称帝,定都陕西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前赵臣羯族人石勒称王。
公元337年,东晋臣鲜卑人慕容晃建燕,史称前燕。
公元351年,后赵臣氐族人苻坚称王,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公元384年,前秦臣鲜卑人慕容泓称王,建国号燕,史称西燕,占有陕西地区。前秦臣鲜卑人慕容垂称王,建国号燕,史称后燕,占有河北地区。
公元386年,前秦臣羌族人姚苌称帝,定都陕西西安,建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前秦臣拓跋?称王,建国号魏,史称北魏。
公元407年,匈奴人赫连勃勃称大单于,建国号大夏……
五胡、十六国乱我中国。这时的中原人已不是汉时的中原人,汉朝的原有人口早已不足的一半。 中国开始蛮夷化,比起汉朝完全是一种经济文化的倒退。多年的战乱使中国的文化、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多少百年的文明古城成为灰烬。多少文化宗卷遭焚毁。战国、秦汉时期的艺术基本是看不到了。外来的宗教文化逐渐统治中国,中原大地上到处兴建大大小小的庙宇,供奉着外来的神。外来的佛教已远远的压过汉人推崇的儒教。异族的音乐、舞蹈、佛教的雕塑、绘画完全统治了中国。
公元581年,汉族人杨坚建立隋朝,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了全国, 它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到隋统一前近400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秦汉以来的又一次统一,使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发展。它创立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重要制度,再加上大运河的开凿,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我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文治武功】
这时在中国黑暗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闪光的名字,一个伟大的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公元581年(大定元年)废胡人建立的周,建立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他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隋朝的李德林《天命论》中说隋文帝,“帝体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双上权骨,弯回抱目,口如四字,声若钏鼓,手内有王文,乃受九锡。昊天成命,于是乎在。顾盼闲雅,望之如神,气调精灵,括囊宇宙,威范也可敬,慈爱也可亲,早任公卿,声望自重。” 初唐的李延寿在《北史》中赞美隋文帝, “皇考美须髯,身长七尺八寸,状貌瑰伟,武艺绝伦;识量深重,有将率之略。”
隋炀帝杨广曾这样歌颂过父亲:“高祖文皇帝受天明命,奄有区夏,拯群飞于四海,革凋敝于百王,恤狱缓刑,生灵皆遂其性,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恢夷宇宙,混壹车书。”曾孙子越王杨侗这样赞美他,“高祖文皇帝圣略神功,载造区夏。张四维而临万宇,侔三皇而并五帝。”
理学的祖师爷朱熹激动地提到这位皇帝:“地凭宸极,天纵神武,开运握图,创业垂统,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宋朝的陈普在《历代传授歌》中歌颂道:“北齐后周犹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赞评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见者,亦以平四海、正风俗为己功。”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读通鉴论》:“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自隋文帝开始穿黄袍以后,从此中国后代皇帝都穿黄色的衣服了。
后世的大文豪苏东坡称他“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魏征赞叹道:“皇帝载诞之初,神光满室,具兴王之表,韫大圣之能。或气或云,荫映于廊庙;如天如日,临照于轩冕。内明外顺,自险获安,岂非万福扶持,百禄攸集。”
杨坚先辈武川镇司马杨元寿因辅助鲜卑有功被赐胡姓普六茹,杨坚上台后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姓,停止了公元500年以来历时80年的军界鲜卑化和公元535年以来历时46年的政界鲜卑化趋势,力行的汉化。 杨坚对反叛旧臣、豪强大吏(鲜卑贵族),诛夷罪退,毫不手软。他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隋文帝对平民百姓实行宽仁的政策。杨坚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赋税、土地制度、法律、钱币、对外关系等方面。杨坚内修制度,外抚四夷,崇尚节俭,勤理政务。“求劳日昃,经营四方”,“大崇惠政,法令清简,躬履节俭,天下悦之。”,“乘兹机运,逐迁周鼎”,“职方所载,并入疆理,禹贡所图,咸受正朔。”公元587年(开皇七年)隋灭后梁, 公元589年(开皇九年)隋灭陈,统一全国。隋文帝结束了中国上百年来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
隋文帝采用长孙晟的“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战略,主要运用和亲拉拢分化突厥,使突厥耗于内战,从而各个击破。公元599年(开皇十八年)突厥内讧,突利可汗奔隋,以突利为启民可汗,筑大利城居之。公元602年(仁寿二年)隋军大破突厥,夺回了河套地区,把边界扩展到阴山以北。杨坚开创的“甲兵强盛”、“风行万里”的大隋王朝,致使“金陵失险” 、“单于款塞”。隋的统一标志着胡汉文化嫁接的完成。
杨坚拯救了汉文化,因为春秋、汉代的文化典籍因几百年来的混战,因战火焚毁、遗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诏求书,献书一卷赏绢一匹。“民间异书,往往间出”,“一、二年间,篇籍稍备”。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又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多少优秀的学者、多少伟大的著作、多少中国的文明、辉煌都消失在历史的尘霭里,但只要是诸子百家的书还在,只要是儒家经典还能留存,中华文明就不会死。
隋文帝杨坚登基后下过这样一道诏书:“建国重道,莫先于学,尊主庇民,莫先于礼。自魏氏不竞,周、齐抗衡,分四海之民,斗二邦之力,递为强弱,多历年所。务权诈而薄儒雅,重干戈而轻俎豆,民不见德,唯争是闻。朝野以机巧为师,文吏用深刻为法,风浇俗弊,化之然也。虽复建立庠序,兼启黉塾,业非时贵,道亦不行。其间服膺儒术,盖有之矣,彼众我寡,未能移俗。然其维持名教,奖饰彝伦,微相弘益,赖斯而已。王者承天,休咎随化,有礼则祥瑞必降,无礼则妖孽兴起。人禀五常,性灵不一,有礼则阴阳合德,无礼则禽兽其心。治国立身,非礼不可。朕受命于天,财成万物,去华夷之乱,求风化之宜。戒奢崇俭,率先百辟,轻徭薄赋,冀以宽弘。而积习生常,未能惩革,闾阎士庶,吉凶之礼,动悉乖方,不依制度。执宪之职,似塞耳而无闻,莅民之官,犹蔽目而不察。宣扬朝化,其若是乎?古人之学,且耕且养。今者民丁非役之日,农亩时候之馀,若敦以学业,劝以经礼,自可家慕大道,人希至德。岂止知礼节,识廉耻,父慈子孝,兄恭弟顺者乎?始自京师,爰及州郡,宜祗朕意,劝学行礼。”《隋书》这样说道:“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由此可见他对汉文明的复兴起到的巨大的作用……
隋文帝统一了币制,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改铸五铢钱。“五铢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 “车书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时重新统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荟粹一朝,成文章之总汇。”
北周的法律既残酷又混乱,“内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亲手删定《刑书要制》,但不太彻底。隋朝建立后,开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高□等人参考魏晋旧律,制订《开皇律》。开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苏威、牛弘修改新律,删除苛酷条文。《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破坏生殖器)、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规定一概不用灭族刑。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千余条,保留了律令五百条。刑罚分为死、流、徒、杖、笞五种。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这就是封建五刑制。《读通鉴论》这样赞评道:“古肉刑之不复用,汉文之仁也。然汉之刑,多为之制,故五胡以来,兽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惨。至于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绞、斩、枭、磔,又有门房之诛焉,皆汉法之不定启之也。政为隋定律,制死刑以二:曰绞、曰斩,改鞭为杖,改杖为笞,非谋反大逆无族刑,垂至于今,所承用者,皆政之制也。”死刑复奏制度是从开皇十五年形成定制的,隋文帝规定凡判处死刑的案件,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隋书 刑法志》:“(开皇)十五年制,死罪者三奏而决。”隋文帝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覆治。” 《开皇律》对后世律法影响深远,杨坚修订的法律唐朝都基本上继承了。
杨坚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很原始、极混乱。六官制,称谓复杂,职掌不明,办事效率低下。杨坚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基本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管理宫中事务。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事务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
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具体办事机构就是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民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礼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刑部,掌管全国的刑律、断狱;工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开始的时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个办事机构。六部的长官为尚书。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加强中央集权。对唐及以后历代王朝影响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这一整套规模庞大、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表明封建制度已发展到成熟阶段。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公元590年隋文帝杨坚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此。杨坚对于地方机构也进行了改革。他采纳度支尚书杨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闲、并大去小”的建议,将原来比较混乱的地方官制从州、郡、县精简为州、县两级,撤消境内500多郡。同时,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将一些郡县合并。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控制地方,杨坚下令,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官吏的任用权一概由吏部掌握,禁止地方官就地录用僚佐。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以决定奖惩、升降。后来,又实行三年任期制。杨坚简化了地方行政机构,废九品宫人法,初创科举制。隋文帝命令各州每年推选三个文章华美、有才能的人,到中央受官。后来,隋文帝又下令,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部管刺史,要由有德有才的举人担当。这种选拔政府官员的制度,使各个阶层有才华的人都有机会为政府效力。杨坚开创建立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留存长达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期才废除,但当时的美英等国称奇并借鉴了这种选拔制度作为政府文员的聘用方法。
隋文帝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实行了“大索貌阅法”要求官吏经常检查人口,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使编户大增。和实行“输籍定样”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编制“定簿”,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开皇三年,清理出阴漏丁男44.3万人 共计 164.15万口。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而又开相纠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这些举措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营私舞弊。将从豪强手里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增加了国家的劳动力,调动贫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家掌管的纳税人丁数量大增。
隋文帝还曾颁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战亡之家,给复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开皇十七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有赉给,不逾经费,京司帑屋既充,积于廓庑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六口计,全国人口不下5000万,这个数字大约直到唐玄宗时才达到。直到唐太宗死后,唐高宗继位,计户口380万户。唐玄宗时,全国760万户,4100万人。隋开皇九年已垦田地1944万顷,大业中期已垦田地5585万顷。唐天宝十四年已垦田地1430万顷。隋炀帝登基就有890万户,而唐太宗直到驾崩才有380万户,国力之差距可以想见。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著名的有兴洛仓,回洛仓,常平仓,黎阳仓、广通仓等。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11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隋朝已灭亡了20年,隋文帝已经死了33年,可那时的粮食布帛还未用完。1969年在洛阳发现了一座隋朝粮仓——含嘉仓遗址。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由此可见的隋朝的富裕与强盛。
在隋朝雄厚而强大的经济实力的前提下,隋文帝下令修建的大兴城,大兴城的修建不仅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规划高超水平的标志,也是当时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综合体现。大兴城乃当时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设计和布局思想,对后世都市建设及日本、朝鲜都市建设都有深刻的影响……
隋文帝杨坚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这是修建大运河的开始……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鸿恩大德,前古未比。”“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咸暨,尉候无警。于是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参踪盛烈。”这就是隋书里的“开皇盛世”。李世民永远也达不到的高度。唐初统治者完全是仰视羡慕隋文帝所开创的大隋王朝的。
杨坚开创的“地广三代,威振八?”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时间有539年,建立正式行政区域实施有效管辖的范围超过了以往。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复隋朝的疆域。隋朝的军队歼灭或重创了突厥、吐谷浑、契丹、高丽……拖延阻止了异族的强大与崛起,取得空前辉煌的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道:“隋朝消灭了其前人的过时的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这一切同样了不起。人们在研究其后的伟大的中华帝国的结构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时,不能不在各个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唐朝不过隋朝的延续,因为唐朝的国家体制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照搬隋朝。无比辉煌的大隋皇朝,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却很多。如三省六部制、开皇律、长安城、洛阳城、大运河、科举制度、州县制、均田制、义仓的创立……
【后妃子女】
皇后
独孤伽罗
妃嫔
宣华夫人 陈氏 南朝陈宣帝女
容华夫人 蔡氏
尉迟氏 尉迟迥孙女
子
长子杨勇
次子杨广 隋炀帝
三子杨俊 秦王
四子杨秀 蜀王
五子杨谅 汉王
女
长女杨丽华 北周宣皇后
次女杨氏
三女杨氏
四女杨氏
五女杨阿五 兰陵公主
订阅:
博文 (Atom)